经典总结|脑梗死疾病、手术编码及DRG入组要点分析( 二 )



----经皮颅外血管修补术(用于支架插入)0.61 。
核对类目表:0.61颅外血管经皮血管成形术;0.62颅内血管经皮血管成形术 。
6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
主导词:插入 ,
插入
-非冠状血管
--支架
---颈动脉0.63
基底0.64
脊椎的0.64
颅外0.64
颅内0.65 。
核对类目表:
0.63颈动脉支架经皮置入;
0.64其他颈外动脉支架经皮置入;
0.65颅内血管支架经皮置人 。
另编码置入血管支架的数量(0.45—0.48) , 治疗血管的数量(0.40—0.43) , 经皮血管成形术(颅外血管0.61 , 颅内血管0.62) , 血管粥样硬化切除术(17.53—17.56) , 分支血管的操作(0.44) 。 应用球囊扩张已形成狭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另编码 。
以上所有介入操作都是通过脑血管造影术实现 , 需要另编码脑血管造影术 。
脑动脉造影术 ,
主导词:血管造影术 ,
血管造影术(动脉)
-颈88.41;
颈部静脉造影术 ,
主导词:静脉造影术
-颈88.61 。
DRG入组案例分析
入院情况及诊疗经过:患者 , 男 , 68岁 , 主因“头晕伴走路不稳、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月余”入院 。 颅脑核磁提示右侧颞叶海马区及右侧枕叶软化灶伴周围胶质增生可能 , 双侧额顶叶、侧脑室周围多发缺血灶、腔隙性脑梗死灶 。 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 颈部CTA提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多发软化斑块 ,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 局麻下行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 , 术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 。
临床诊断: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处重度狭窄;
主要手术及操作:脑保护伞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质控后】
主要诊断:颈内动脉狭窄脑梗死I63.201
主要手术及操作:脑保护伞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00.63
其他手术及操作:单根血管操作;置入一根血管支架;脑血管造影
ADRG组:BE2脑血管介入治疗
【编码解析】
一、脑梗死在ICD-10诊断与分类编码中以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为分类轴心 。 该案例病人因颈内动脉狭窄形成多发性脑梗死 , 针对狭窄行介入治疗 , 故主要诊断应填写“颈内动脉狭窄脑梗死” 。
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ICD-9-CM3中分类于细目00.63中 , 包括:使用任何栓塞保护装置、远端保护装置、过滤装置或支架传送系统、非药物洗脱支架 。 另需编码置入血管支架的数量、治疗血管的数量等 。
【拓展分析】
①该案例结合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及操作入BZ2脑血管介入治疗ADRG组;
②若将脑血管造影放置在主要手术及操作 , 则入BM1脑血管介入检查术ADRG组;
③若病人行内科对症支持治疗 , 则入BR2脑缺血性疾患ADRG组 。
?本案例主要诊断:颈内动脉狭窄脑梗死
本案例入组流程如图所示:
经典总结|脑梗死疾病、手术编码及DRG入组要点分析
文章图片
小结:脑梗死为笼统诊断 , 如能明确梗死的发病部位 , 则应选择对疾病性质更为具体的描述作为主要诊断 。 此外 , 脑梗死如进行介入治疗 , 需要编码治疗血管的数量及置入支架的数量 。
文章汇编自:
中国卫生统计 ,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操作分类探讨》 , 作者:张帆廖宁
ICD编码笔记;备注:本案例及解析来源于《CHS-DRG主诊断编码实例大全》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仅供参考学习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谢谢!
DRGs、DIP系列丛书热售中!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