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五常稻米的经济辐射效应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一粒五常稻米的经济辐射效应
文章图片
稻米加工数字化流水线上的智能机械手臂 。
□文/摄张劼本报采访人员韩波
实现稻米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数据链;生物科技赋能突破DNA指纹鉴定、分子育种关键技术;种稻米也“种”风景 , “文旅+”新业态风生水起……立足做强主导产业 , 五常市推动大米产业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及“文旅+”、创意设计融合发展 。 2022年 , 五常大米品牌价值攀升至710.28亿元 , 连续七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 。 一粒稻米持续走红 , 加速释放经济辐射效应 ,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
“牵”起数字化产业链
初冬 , 走进五常市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 , 溯源中国·稻乡五常品质品牌区块链溯源平台建设正在收尾 , 五常大米溯源防伪系统同步升级 。 现场正在安装实时数据显示大屏 , 后台数据采集也在加紧进行 。
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野说 , 今年五常市对物联网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 , 依托数字化溯源平台 , 12月开始五常市将陆续向每个农户颁发“稻米销售卡” , 按农户拥有的土地面积核算其稻米产量 , 将数据存入卡中 。 稻农销售给稻米加工厂的数量将完成双向确认 , 进而实现五常大米总量控制 。
借助平台搭建的物联网系统 , 五常市同步升级了大米溯源防伪系统 , 消费者购买五常大米 , 扫码即可完成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可视化追溯 。
近年来 , 五常市以数字技术赋能大米产业 , 加速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 推进物联网数字平台、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工厂建设 , 构建起稻米种植、加工、仓储的数字化产业链条 。
正是大米销售旺季 , 五常市金禾米业的稻米加工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全自动生产线在不停运转 , 稻米加工从脱壳、谷糙混分离、色选、抛光到装袋全部自动化完成 。 “金禾米业今年建成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 , 不但稻米加工的品质和品相有所提升 , 还实现了节本增效 。 ”五常市金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云辉说 。
目前 , 五常市规模以上稻米加工企业达94家 , 其中3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 智能化、自动化加工设备达到90%以上 , 稻米加工迈入智能数字化时代 。
在五常市乔府大院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里 , 摄像头与传感器等装置实时采集和传输气温、湿度、土壤状况等数据 。 该公司信息部经理张海潮说 , 水稻从智能化浸种催芽开始 , 借力大田数字化系统 , 水稻环境变化、生长情况能实时掌握 , 高标准种植更精准 。
构建数字化产业链 , 五常市努力促进大米产业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 。 2022年 , 五常市水稻收购均价2.6元/斤 , 大米最低价格8元/斤 , 是周边大米价格的2倍以上;最高售价199元/斤 , 是周边大米价格的50多倍 。 五常大米实现收入110多亿元 , 稻米产业经济效益全国第一 。
借生物科技提升竞争力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2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和黑龙江大米节上 , 2022黑龙江大米节稻米品评品鉴终评结果 , 五常大米蝉联黑龙江大米节金奖第一名 , 共斩获2个金奖、5个银奖、3个铜奖 , 在十强榜单中占据8席 。
从“一粒良种”到“一碗好米饭” , 近年来 , 五常市全链条提升大米产业核心竞争力 , 设立院士工作站 , 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进行长期科研合作 , 重点突破良种繁育、统防统治、有机增产和生态保护等生物科技和核心技术创新 , 推动产业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