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米酒香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尘世烟火
故园米酒香
故园米酒香
文章图片
兰香刘宜学摄
每到立冬时节 , 乡村袅袅炊烟中开始弥漫甘醇的酒香 , 引人垂涎 。
我的家乡地处客家山区 , 喝糯米酒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 , 逢年过节 , 或是哪家媳妇坐月子了 , 乡亲们一定会酿几十斤糯米酒来庆祝 。 到了喜庆的节日 , 客家人更是喜欢用糯米酒来款待亲朋好友 。
家乡的糯米酒是一种不张扬的酒 , 它颜色似琥珀 , 口味如琼浆 , 醇厚适口 , 留香绵长 。
小时候 , 一到秋冬时节 , 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酿酒 。 母亲会先把酒缸、酒瓮、大锅等蒸酒器具泡洗干净、晒晾干 。 选上好的糯米 , 将糯米焖熟 , 把准备好的“酒饼”研碎 , 均匀地撒在糯米饭上拌匀 , 再拌以红曲为糖化发酵剂 , 倒进酒缸里发酵 , 最后加盖保存 , 四周用棉布塞好 。 酿酒期间 , 不能随意打开盖子看 , 酿酒的房间也不能有其他异味 。 不出三天 , 浓郁的酒香就会从酒缸里飘散开来 。
一个月以后 , 母亲开始往酒缸里放水 。 再过二十天 , 米饭就被发酵成酒糟 , 此时就要榨酒起酒了 。 打开酒缸盖子 , 只见满缸一片粉红 , 糯米早已变成瘪瘪的酒糟了 , 上面出现了一片汪汪的酒水 , 散发着浓浓甜甜的酒香 。
榨出的酒要煮沸后打起 。 第一次打起的酒叫头酒 , 那味道最醇最浓 , 闻着就想喝 。 头酒不仅好喝 , 还不上头 。 把酒打起后 , 再放些水进酒缸里 , 重新盖上盖子 。 过了十天半月 , 再打起 , 此时的酒虽然没有头酒那么浓郁 , 但味道清甜 , 轻啜一口 , 清凉润滑 。
家乡的父老乡亲勤劳善良 , 淳朴好客 , 都爱喝暖胃又补身体的糯米酒 。 他们会在饭前热些糯米酒 , 装在锡壶里 , 倒一小杯一小杯慢慢喝 。 此时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路人 , 只要进了门 , 好客的主人都会端上甘醇的糯米酒 。
腊月里 , 我们几个朋友裹着棉袄 , 抱着胳膊 , 焐着火笼 , 促膝而谈 。 炉上一壶糯米酒 , 煮得云雾缭绕 。 朋友间谈话 , 无拘无束 , 海阔天空 。 在这样的氛围里喝酒 , 味道愈发甜美 , 芳香的滋味 , 让人心中温暖如阳光 。
早春时节 , 喝上几碗烫热的糯米酒 , 那身披蓑衣、挽起裤角、光着脚在冰冷刺骨水田里耕作的农人 , 便忘了寒冷和劳累 , 浑身觉得有使不完的劲 。 待到夏收夏种酷暑时节 , 一碗凉爽的糯米酒更是祛暑解渴的佳品 。 一口下肚 , 嘴里留着浓浓的酒香 , 心里沁着阵阵凉意 。
父亲喜欢喝点自家酿造的糯米酒 , 而我则喜欢依偎在父亲身旁 , 静静地看着他喝酒 。 糯米酒入口甜糯 , 初喝的人会觉得酒力浅 , 其实它的后劲足 。 我从没见父亲喝醉过 , 他常常教导我们说 , 酒蕴含五谷之精华 , 但多喝则对身体有害 。
故园米酒香】家乡的糯米酒氤氲着浓浓的真情 , 那酒香慰藉着游子的心灵 。 无论离家多久 , 只要喝一口糯米酒 , 就能勾起我对家乡深情的回忆 。 (全文共105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