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医学的兴起——1. 实验室研究( 三 )


微尔啸认为所有的病变都在细胞 , 但奥地利医生罗杰坦斯基(RanlRoktansdy.1804-1878)提出有时细胞还设有病变 , 人也会生病 , 那是怎么回事呢?他认为是体液的影响 , 人体内除了细胞外 , 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分 , 大分子、无机盐等 , 它们的变化也能引起疾病 , 而细胞病变可能是这些体液变化的结果 。 罗杰坦斯基与微尔啸开始论战 。 当时由于分子生物学还没有建立起来 , 罗杰坦斯基的观点一时还得不到实验的证明 , 而微尔啸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 罗杰坦斯基最后向微尔啸认输 , 承认自己还缺乏有力的证据 。 直到20世纪 , 血液的化学成分弄清楚了 , 分子生物学、内分泌学建立以后 , 罗杰坦斯基的这个问题才解决 。
西方人和中国人在认识疾病上有不同的地方 , 西方医学家认准一个方法时 , 总是要将它运用到极致 , 暂且不考虑其他的影响 。 这是在笛卡儿和牛顿后建立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 。 行不通时 , 再来看其他的不同观点 , 这样不断地交替进行 , 按照马克思的讲法是呈螺旋式上升 。 而中国的传统理论总是能自圆其说 , 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亘古不变的理论来解释 , 新的疾病出现后 , 固有的那套体系也可以解释它们 , 化解掉难题 。 这是利是弊?我认为弊大于利 。
比如1980年代讲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时 , 就有人说这个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有了 , 后来讲复杂性理论 , 也可以在古代经典中找到 。 只要出现新的理论 , 我们都可以在老祖宗的理论框架里找到投射、映象 , 但是这对于科学进步、对于认识与理解事物没有太多的帮助 , 只不过是人家提出新的思想以后 , 再去老祖宗那儿找 , 用来证明我们古已有之 , 对科学发展没有任何价值 。
一、基本医学的兴起——1. 实验室研究
文章图片
(图4:西药药物胶囊)
第三方面的进展是药物学 。 我们现在所谓的西药是在19世纪才同传统药物区分开的 ,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方法提取出传统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 主要是从植物中 。 在此之前 , 西方的用药和中药是差不多的 。 虽然没有君臣佐使、配伍、阴阳五行这些说法 。 但他们有自己的体系 , 配方也很复杂 , 有的大方子也是一百乡种药混合在一起 。 后来的经验发现 , 这样用药效果不一定好 。 随着化学的进步 , 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可能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
1806年 , 从鸦片中提取出吗啡(morphine) , 1817年 , 从吐根中提取出依米丁(emetine) , 1818年 , 从马钱子中提取出土的宁(strych-nine) , 1819年 , 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奎宁(quinine);1821年 , 从咖啡中提取出咖啡因(caffeine) , 1828年 , 人工合成了尿素 , 1831年 , 人工合成了氯仿 。 马钱子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 , 士的宁是一种神经药物 , 可以使脊髓后束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 , 增加肌张力 , 在体育竞赛中属于违禁药物 。
中国运动员曾服用传统药方来缓解疲劳、提高运动水平 , 但传统药方中也有违禁药的成分 , 因此也有因服用传统药物受到查禁的运动员 。 中药和西药有很多用法是差不多的 。 在中国古代 , 药物就是指毒药 。 现在 , 把中药看成无毒、无副作用 , 这是个误解 。 那种认为中药是天然药物、自然药物 , 自然药物就是绿色药物 , 绿色药物就是无毒、无副作用的药物的看法 , 是误解 。 其实 , 民间谚语讲“是药三分毒” , 因此 , 无论是服用西药还是中药 , 都应该注意药物的用法 。 留心药物的毒副作用 。
一、基本医学的兴起——1. 实验室研究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