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用药 ‖ 肺癌ADC药物的研究进展

基因&用药 ‖ 肺癌ADC药物的研究进展】随着FDA今年8月DS-8201(Fam-trastuzumabderuxtecan-nxki , T-DX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获批 。 多癌种“战神”明星药物DS-8201迎来了它获批的第4个适应症 。 这是首款NSCLC靶向HER2突变的药物 , 改变了HER2突变经治NSCLC患者的治疗格局 , 预示着肺癌进入ADC靶向药物时代 。
今天 , 与大家分享ADC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
首先 , 抗体偶联药物由三部分组成:抗体、连接链和细胞毒药物 。 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如下图 , ADC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抗体到达肿瘤部位 , 进入肿瘤细胞 , 在肿瘤细胞里面将毒物释放出来 , 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 而后毒素进入微环境同时可杀死周边的肿瘤癌细胞 , 即旁观者效应 。
ADC药物的连接链有多种 , 可分为可切割和不可切割两种 。 连接链对ADC药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在血液循环中 , 可使得细胞毒性载荷牢固的连接在抗体上 , 减少全身毒性 , 并且在肿瘤内可有效释放载荷以行使直接杀伤和旁杀伤功能 。 ADC药物起杀伤肿瘤效应的主要是毒素 , 近年来用的比较多的是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 抗体也可以分为多种 , 有IgG1234 , 选择的抗体一定要在肿瘤细胞上高表达 , 而在正常组织或细胞上不表达或很少表达的 , 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IgG1 。 在毒素的选择中 , 因为只有0.1%的ADC可以最终成功到达肿瘤组织 , 因此其负载的毒素均为高效化疗药物 。
基因&用药 ‖ 肺癌ADC药物的研究进展
文章图片
截止到目前 , ADC药物已经经历3代变革 。 第1代ADC药物毒性载荷的毒性不够强 , 接头稳定性比较差 , 易在血液中裂解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 。 第2代ADC药物采用强载荷 , 并随单抗技术的发展可提高肿瘤靶向的特异性 , 但仍采用传统非定点偶联方式 , DAR在0~8之间分布均一性差 。 现在比较多的是第3代ADC药物 , 主要得益于定点偶联技术的发展 , 如Thiomab、ThioBridge、非天然氨基酸技术 , 解决了DAR值均一性差的问题 , 药代动力学性质改善;同时也拓展了可用细胞毒物的类型 , 如PBD、SN-38、Doucarmycin等 。
基因&用药 ‖ 肺癌ADC药物的研究进展
文章图片
?HER2ADC药物T-DM1(恩美曲妥珠单抗)
一项MSKCC进行的单中心、研究者发起的II期篮子研究的一个队列中 , 纳入的患者为HER2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 , 超过一半的患者既往接受过2线以上的治疗 , 50%的患者接受过抗HER-2的治疗 。 结果显示 , 18例接受T-DM1的患者的总ORR为44% , PFS为5个月 , 疗效与化疗不相上下 。 虽然其样本量比较小 , 并且在3期临床研究中并未取得验证性的研究结果 , 但是T-DM1对该领域未来药物研发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基因&用药 ‖ 肺癌ADC药物的研究进展
文章图片
?HER2ADC药物T-Dxd(DS-8201)
在早期1期临床研究中 , 研究对象为60例经治的HER2过表达或突变的癌症患者接受DS-8201治疗 , 其中包含18例NSCLC患者 , 结果显示 , 在肺癌人群中55.6%的患者出现肿瘤缩小 , ORR高达72.7% , PFS为11.3个月 , 数据很令人鼓舞 。
基因&用药 ‖ 肺癌ADC药物的研究进展
文章图片
因此 , 依据上述1期研究数据促进临床开展了2期临床研究DESTINY-Breast01 , 91例HER2阳性(HER2突变和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DS-8201治疗 。 结果显示 , 在携带HER2突变的NSCLC患者中 , ORR为54.9% , 绝大多数患者肿瘤缩小 , PFS为8.2个月 , OS为17.8个月 。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 , 数据相当惊艳!在HER2过表达的NSCLC患者中 , 结果显示 , 1例患者获得CR , IHC3+和IHC2+的结果相当 , 其中ORR分别为20%和25.6 , SD为60%和41% , DOR分别为6个月和5.8个月 。 总的中位PFS为5.4个月 , 中位OS为11.3个月 , 与一线化疗效果相当 。 对比数据发现 , 不论从ORR、DCR、DOR、PFS或是OS来看 , DS-8201在治疗携带HER2突变的NSCLC患者的疗效高于携带HER2过表达NSCLC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