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皇位争夺,残酷复杂,却奠定了清朝基础

皇太极突然病逝后 , 由于生前未立嗣子 , 故“诸王辈皆分党 , 多有乖争之事 , …他日必有争立之举” 。 因此 , 他死后正值全国举哀之际 , “诸王兄弟 , 相争为乱 , 窥伺神器” , 在满洲贵族内部为了争夺皇位 , 发生了尖锐、复杂、残酷的斗争 。
叔侄皇位争夺,残酷复杂,却奠定了清朝基础
文章图片
当时争夺皇位最激烈的是在睿亲王多尔衮(太宗之弟)和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叔侄之间 。 十日 , 把先帝的遗体装殓后 , 暂时安放在崇政殿內 , 随之皇太极生前自将的正黄、镶黄二旗将领拥戴豪格(即正蓝旗主旗贝勒)嗣位 。 图尔格、索尼、图赖、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八人到豪格家中 , “私相计议” , “欲立肃王为君” 。 图赖、索尼等六人又“共立盟誓 , 愿生死一处” 。 豪格欣然同意 , 派人四处活动 , 遣何洛会、杨善往告郑亲王济尔哈朗说:“两旗大臣 , 已定立我为君 , 尚须尔议 。 ”济尔哈朗(镶蓝旗主旗贝勒)“乃言我意亦如此” 。
叔侄皇位争夺,残酷复杂,却奠定了清朝基础
文章图片
就在豪格为继承皇位积极活动的时候 , 多尔衮亦在秘密准备夺取皇位 , 两白旗皆主张拥立多尔衮 , 他的同母兄弟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跪劝睿王 , 当即大位” , 并说:“汝不即位 , 莫非畏两黄旗大臣乎?我舅阿布太 , 及固山额真阿山曾有言 , 两黄旗大臣愿皇子即位者 , 不过数人耳 , 我等亲戚咸愿王即大位也” 。 多尔衮确实把两黄旗视为夺位的最大障碍 , 但对两黄旗中少数几人要立豪格 , 有些人欲立己为君的说法 , 不敢轻易相信 。 因此 , 十三日多尔衮亲自到三官庙 , 单独召见两黄旗的代表人物索尼议册立 , 索尼说:“先帝有皇子在 , 必立其一 , 他非所知也” 。 他看到索尼的态度十分肯定、坚决 , 已经意识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 必须认真对待 。
叔侄皇位争夺,残酷复杂,却奠定了清朝基础
文章图片
十四日 , 在停放皇太极棺木的崇政殿 , 召开诸王大臣议立嗣君会议 , 会场内外气氛非常紧张 。 当天凌晨 , “两黄旗大臣盟于大清门 , 令两旗巴牙喇兵张弓挟矢 , 环立宫殿 , 率以诣崇政殿” 。 而且对两白旗的行动严加戒备 , “图尔格等与白旗诸王素有衅隙 , 传三牛录下护军 , 备甲胄弓矢护其门” 。 会议开始 , 索尼、鳌拜首先发言 , 要求“立皇子” 。
叔侄皇位争夺,残酷复杂,却奠定了清朝基础
文章图片
叔侄皇位争夺,残酷复杂,却奠定了清朝基础】这时 , 足智多谋的多尔衮以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旧制为由 , 命令大臣们退出会议 , 只召开诸王会议 , 索尼等人无奈 , 只好暂退 。 会场的形势骤然发生了变化 , 对多尔衮十分有利 , 因为阿济格、多铎皆能参加此会成为他的代言人和支持者 , 而主张拥立豪格的势力却大大削弱了 。
叔侄皇位争夺,残酷复杂,却奠定了清朝基础
文章图片
诸王会议上 , 礼亲王代善第一个发言 , 他说:“虎口(即豪格)帝之长子 , 当承大统” 。 接着郑亲王济尔哈朗亦表示赞同 。 由于两位年长的亲王率先倡言 , 对会议有很大影响 , 形势有利于豪格 。 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 , 豪格却做了一件蠢事 , 他对眼前的有利形势估计过于乐观 , 想效法先王以谦让提高自己的身价 , 因此他说:“福小德薄 , 非所堪当” , 于是“固辞退去” 。 这时“定策之议 , 未及归一”会议陷入僵局 。 豪格看无人岀来坚请嗣位 , 感到形势不妙 , 便指使两黄旗大臣举行武荐 , 于是“帝之手下将领之辈佩剑而前 , 曰:吾属食于帝 , 衣于帝 , 养育之恩与天同大 , 若不立帝之子 , 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