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层层减码”后,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文|舍文
近日 , 国内各地纷纷出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措施 , 被大家叫做“层层减码” 。
防控措施调整后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注意个人防护?如果遇到身体不适该如何应对?
以下我们整理了近日相关专家给出的提示:
准备1
全力避免医务人员涉疫减员
防控“层层减码”后,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12月3日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做了“医疗机构如何科学应对奥密克戎疫情”的演讲 。
胡必杰强调 , 医务人员平时应加强新冠监测和自我防护 , 从事急诊、发热门诊、ICU、肿瘤放化疗、血透、血液疾病、老年疾病诊治等工作的医务人员 , 最好每天做一次核酸检测 , 尤其是重点岗位 , 必须完成疫苗接种 , 并监控抗体水平 , 抗体水平不够应考虑补充接种疫苗 。
同时 , 如果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 , 他建议尽早优先使用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等抗新冠药物 , 缩短排毒时间 , 尽快回到岗位 。
今年3月 , 首批新冠口服特效药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获批进入国内
他还建议优化新冠诊治相关人员防护级别 。 “取消防护服 , 因为许多岗位穿戴隔离衣就足够了 , 脱掉防护服 , 有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 ”胡必杰说 。
来源:澎湃新闻
准备2
要把脆弱人群保护得更好
防控“层层减码”后,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文章图片
胡必杰在演讲中表示 , “脆弱人群一旦大量感染 , 会出现大量重型患者 , 导致医疗资源、抢救资源发生挤兑” 。 他说 , 当前应加强对新冠脆弱人群的识别与防护 , 如养老院、康复机构的老年人 , 以及血透、肿瘤等免疫能力低下的患者群体 。
上海步入老龄化社会早 , 目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约有80多万人 , 胡必杰认为要采取措施保护好这部分人群 。
胡必杰表示 , 必须采取措施尽可能延长整个脆弱人群发生感染的时间 。 比如大幅度提升这些人群中的疫苗接种率 , 把这波人群的感染周期拉长至5个月甚至更长 , 这样可减轻或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引发的严重后果 。
来源:澎湃新闻
准备3
用好抗原检测
胡必杰在演讲中表示 , 随着普通人群中减少或停止大规模核酸筛查 , 同时新冠在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水平 , 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虽然不及核酸检测 , 但由于抗原检测操作十分简便 , 随时随处可操作、成本低廉 , 具有很多优势 。 尤其是抗原检测在感染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具有高传染性阶段时 , 其检测阳性率可以达到较理想状态 。
所以今后抗原检测有望成为社区筛查、密接和轻症感染居家隔离期间的重要新冠感染检测手段 。
来源:澎湃新闻
准备4
家里储备一些药品
防控“层层减码”后,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文章图片
当前 , 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如何看待用药需求?近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作出专业解答 。
王贵强表示:我国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充足储备 。 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 , 但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 。
经过近三年的抗疫 , 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 。 当前 , 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 。 万一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 , 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 , 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包括中药就可以 。
防控“层层减码”后,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