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敢承认自己阳过了”,病毒恐慌该翻篇了

“我终于敢承认自己阳过了”,病毒恐慌该翻篇了
文章图片
近期 , 各地各部门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上持续发力 , 对这些现实中的种种变化 , 民众的感受也较为明显 。 防疫手段的愈加科学和精准 , 给人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 也让大家在面对病毒时少了些紧张和恐慌 , 多了些从容和坦然 。 在《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中 , 就有新冠康复者自述:“我终于敢承认自己阳过了 。 ”
“我终于敢承认自己阳过了”,病毒恐慌该翻篇了】可以说 , “不敢”对外讲述个人确诊、治愈经历的想法 , 准确地概括了新冠康复者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 在近期进一步优化防疫措施之前 , 就曾有媒体报道过有企业在招工时开出“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等歧视性条件 , 求职者在找工作时 , 因去过方舱或确诊阳性等而受到歧视 , 无疑会让新冠确诊患者忧虑康复后的工作生计问题 。 最近相关防控措施优化后 , 不少新冠康复者站出来讲述自身症状时 , 也有提到不好意思或不太愿意向外界谈自己确诊的事情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 , 只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 便有权选择是否向外界披露或分享自己的病情 。 不过 , 深入了解新冠患者所担忧或顾忌的地方 , 有利于社会完善相关措施 , 更好地保障患者的隐私 , 同时也能减少人们在感染病毒后的心理恐慌 , 采取更加科学的应对措施 , 以更加平稳的心态康复痊愈 。 此外 , 当社会不再给新冠康复群体贴标签 , 而是发自内心地给予患者更多真诚的理解和关怀 , 在正常生活、社会交往方面 , 真正做到平等以待时 , 康复者才会以轻松的心态 , 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
某种程度上 , 这种不愿对外谈及自身确诊和治愈经历的心理 , 也是新冠患者病耻感的一种体现 。 相对应的 , 产生这样心理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 很多人是通过新闻报道了解疫情和病毒 , 而病毒在不断发生变异 , 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 , 防控措施也在因时因势地变化 。 但当自己真的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后 , 仍然有人会表现出担忧 , 尤其是家里有免疫力低的老年人、孕产妇或小孩的家庭 , 以及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 , 在面对病毒时会感到紧张焦虑 , 也会有各类实际困难 。 对此 , 媒体以及专家 , 要以科学精神和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 有担当、讲真话 , 进一步根据病毒特性做好健康知识传播 。 同时 , 各地相关医疗资源要准备到位 , 把科学分类收治落到实处 , 给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兜底 。
不少人恐慌的来源 , 也和担忧自身给他人带来不便有关 。 在先前的防疫政策中 , 一旦自己确诊 , 自己活动范围内接触的同事、客户或是同楼栋的人 , 都要接受相应的管控措施 , 有些可能还会成为密接 , 存在感染风险 。 其实 , 只要自己不是故意传播病毒 , 大可不必有这样的心理包袱 。 未来 , 在具备隔离条件和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 每个人身边可能不时会有居家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 当自己、同事、朋友或邻居都可能“中招”时 , 要学会换位思考 , 关怀他人 , 这样 , 如果有一天自己遇到了突发情况 , 也会被人们温柔以待 。
12月7日 , 进一步优化防疫举措的新十条措施公布 , 随着防控手段更加科学精准 , 确诊者和周围人群所受到的影响会随之变小 。 当全社会科学理性看待新冠病毒 , 社会歧视现象在社会呼吁和治理中逐渐得以减少和消除 , 人们对于疫情的恐慌和忧虑情绪也会得到改善 。 新十条明确 , 要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 向前看 , 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 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得以最大程度的减少 , 社会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不断恢复 , 也要更加重视这场目前持续近三年的疫情给社会公众造成的心理创伤 , 以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 只有当人们逐渐走出心理阴霾 , 才不会带着过往的负担继续生活 , 我们的明天才能翻开崭新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