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药指南”之争,看看专家怎么说

二十条、取消中风险区、摘口罩开新闻发布会、出入公共场所不需查验核酸、四类药出售不再登记 , 桩桩件件似乎都昭示着 ,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开始松绑 , 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直呼“新冠是乙类传染病 , 按乙类管理才是回归正途” 。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动 , 群众似乎有些无所适从 , 于是“囤药指南”“新冠7日发病图”等轮番登上热搜 , 针对网友热议问题《医师报》特邀天津市南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李冬生、天津市公安医院耳鼻喉科科主任石磊进行解答 。
“囤药指南”之争,看看专家怎么说
文章图片
李冬生教授
天津市南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主委
“囤药指南”之争,看看专家怎么说
文章图片
石磊教授
公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天津变态反应分会委员
做好个人防护 , 无需过度担忧
“国内的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是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进行的调整 , 二十条对以往的防疫政策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升级 。 ”李冬生教授认为 , 做好个人防护 , 勤洗手、戴口罩、及时接种疫苗、定时开窗通风 , 可大幅降低被感染风险 , 普通群众无需过度担忧 。
“群众对病毒的恐慌大多数来源于不了解 。 ”李冬生教授在采访中和采访人员分享了一例新冠患者的诊疗过程 。 该患者在同办公室的同事确诊两天后被确诊为新冠阳性 。 在被确诊的前一天 , 该患者出现轻微的咽痛 , 但此时的核酸、抗原还均为阴性 。 被确诊的当天 , 发烧38度左右 , 患者喝了大量的水并吃了退烧药 , 症状有所好转 , 第四天患者咽痛加重、声音有些嘶哑 , 含服清咽滴丸后患者症状好转 , 被确诊的第七天 , 患者核酸转为阴性 。
这一过程与网传的“新冠7日发病图”基本相似 , 患者绝大多数症状表现在上呼吸道 , 以局部症状为主 , 包括发烧、咽喉痛痒、干咳 , 部分病人有头痛和全身关节酸痛症状 , 也有一部分病人表现在胃肠道症状 , 食欲差或腹泻 。 经过对症治疗后 , 大多数患者能够在24-36小时内缓解症状 。 “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或者普通型患者 , 康复以后核酸转阴也较快 , 一般为5-7天 , 部分病人为11天 , 大多数5天左右就能够转阴 。 ”
“对于接种完疫苗的年轻人 , 感染新冠的症状并不是很重 。 ”李冬生教授强调 , 新冠对于有基础疾病且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而言 , 仍具有一定危险 , 她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 , 尽快完成疫苗的接种 , 建立免疫屏障 ,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
目前 , 主流观点认为 , 奥密克戎毒株毒性大幅降低 , 主流毒株传播性较强 , 但致病能力较弱 , 以广州为例 , 确认的患者90%以上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 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德尔塔变异株 , 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 , 也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和国家采取的积极预防策略有关 。 据资料显示 , 与2009年全球流感流行时期相比 ,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肺炎或者重症、危重症的比例相对较低 。
备药 , 适度即可
大部分确诊新冠的患者都为轻症及无症状患者 , 为了减轻隔离点的压力 , 部分地区允许阳性患者居家隔离 。 居家隔离如何吃药成为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 外加部分地区放开“四类药”的购买限制 , 本着有备无患的原则 , 有些人开始大量囤药 。
石磊教授表示 , 疫情防控政策的松绑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 , 不断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 , 新冠确诊患者数量稳中有降并未像网友担心的一样大幅上升 , 所以不必过度囤积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