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伤背后

尽早让孩子参加运动 , 而且参加各种各样运动 , 避免运动过早专项化 , 不仅可以使孩子身心健康 , 全面发展 , 也利于孩子发现和发展体育专长 , 更利于防伤防病 。
口述:陈方灿|采写:柏强
摘自:《新体育》2020.12刊102-103页
孩子受伤背后
文章图片
动辄受伤不可思议
从美国回来多年 , 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因运动损伤而来就诊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 而且 , 国外孩子不太常见的伤病在他们身上却多发多见 。
近期 , 我接诊一个13岁 , 喜欢踢足球的孩子 。 一次训练中 , 在没有与外部有任何碰撞的情况下 , 他突然倒地 , 拉伤膝盖 , 造成半月板损伤 。 家长本希望他锡球减肥健身 , 没想到他受了重伤 。
另一个孩子有点胖 , 在公园里玩矮矮的小平衡木 , 不小心摔了一个马趴 , 一个简单的手撑地就可以避免的动作 , 竟让他手腕骨折 。
还有一个体重大些的孩子 , 为了通过升学体育考试 , 家长让他天天跑步 。 可他小小年纪 , 两个膝盖疼痛不已 。 检查发现 , 两膝严重劳损 , 是典型的“跑步膝” 。 一些青少年专业运动员受伤的案例更是让人费解 。 有位少年足球守门员 , 一次训练中 , 用手臂去挡同伴射来的球 , 一个平常的打门竟造成他肘关节撕脱性骨折 。
孩子受伤背后
文章图片
多种原因一个结果
我对这些孩子做了详细检查 , 发现现在的孩子体格发育要比父辈同龄时好很多 , 块头儿更大 , 个头儿更高 , 体重也大 , 可体质的三个基本要素一—力量、耐力和柔韧性跟不上体格的发展 , 因此身体负荷过大 。 此外 , 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 , 甚至日常的活动能力大多很差 , 即使是一些简单动作也做不好 , 难怪受伤 。
第一个案例中的足球少年身体不灵活 , 动作僵硬 , 跑步也不太协调 。 足球项目要求身体能自如地做出跑、跳、加速、变速、转身和急停等动作 , 应对各种变化 。 这些基本能力本应在他13岁之前接受训练 , 一步一步打下基础 , 可他却缺失和不足 。 这必然影响他的足球运动表现 , 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 第二个案例中的孩子 , 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 动作反应慢 , 且一只脚平衡站立不稳 , 这是典型的身体平衡能力差 。 人体的平衡能力包括关节本体感觉、内耳平衡、眼的余光对身体平衡的控制力等 。 缺乏这种基本能力 , 别说参加运动 , 即使生活中不慎摔倒 , 也不能及时反应 , 保护自身 。
第三个案例的孩子不仅不会跑步 , 而且大腿肌肉没劲 , 向上跳脚不离地 , 蹲下后站起来困难 , 登楼梯吃力缓慢 。 这主要是孩子缺少肌肉力量训练 , 突然增加运动量去跑步 , 软弱无力的双腿无法缓冲每一步落地时对关节的冲击力 , 加上体重过大 , 自然会伤及双膝 。
孩子受伤背后
文章图片
运动缺失过早专项
现代社会 , 人们的物质条件充足 , 生活水平提高 , 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情况呢?通过对这些孩子的问诊 , 我发现两大原因 。
一是这些孩子从小缺乏运动 。 第二个案例的孩子从没玩过什么运动 , 连爬行都不会 。 第三个案例的孩子喜欢吃 , 爱玩游戏 , 就是不爱运动 。 现在不少孩子每日看手机 , 玩游戏 , 或功课太多 , 没有时间运动 。 一些家长或溺爱孩子 , 或怕耽误学习 , 或怕受伤 , 也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 。
孩子从小就应通过仰卧、俯卧、翻身、爬行、坐起、站起、跑、跳 , 投等功能培养和练习 , 慢慢打下运动技能的基础 。 但有的家长在孩子学习坐爬跪站等运动技能发展阶段 , 总是让保姆或自己抱着孩子 , 或限制孩子活动量 。 缺少这些练习 , 孩子手脚协调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 , 以至于长大后动作不协调 , 平衡力和灵敏度差 , 参加运动怎么能避免受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