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舱故事 | 亲爱的,今天我回家!( 二 )


“守好大家 , 才能顾好小家 。 ”我们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 , 心存着一样的愿望 , 希望疫情早点退潮 , 希望省中医这个大家庭越来越繁荣强大 , 希望我们的小家平安幸福!
19舱故事 | 亲爱的,今天我回家!
文章图片
林涌鹏(大德路总院骨伤一科)写给妻子伍慧媚(大德路总院皮肤科):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加抗疫 。 但实际上 , 疫情三年 , 我们每个人都在防疫的路上 。 2020年疫情刚暴发的时候 , 我刚好在德国慕尼黑访问研修 。 那时候国内情况紧急 , 医院也向社会发出通告 , 募捐抗疫用品 。 我加入到欧洲的中国留学生队伍 , 在慕尼黑当地和网上购买口罩、面屏等物资寄回广州 。 在欧洲买不到又托马来西亚的朋友 , 买了一万只外科口罩寄回来 。 2021年我在大学城医院做住院总 , 我们四个住院总在大学城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 , 跟随领导和各临床科室应对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 以此支援大德路总院 。 那时候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省中医院是一个共同体 , 同呼吸共命运 , 只有大家都安好才会是晴天 。 也让我更明白了人与人、家与国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 , 保护好自己 , 保护好身边人 , 就是在保家卫国 。
我现在成为方舱医疗队的一员 。 医院发出号召的时候 , 还是你告诉我的 。 你现在有孕在身 , 在特殊时期很需要我在身边 , 所以当时我很犹豫 。 但你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 , 鼓励我说:“你之前不是说没去过前线是很大的遗憾吗?我现在孕中期 , 反应没那么大 , 你可以放心 。 再说了疫情早日控制 , 大家才有平静的生活 。 ”有了你的支持 , 我才放心地报了名 。 但同时 , 我也向我们的父母和孩子说声抱歉 , 因为怕你们担心 , 所以没告诉你们我支援方舱的消息 。
我们从大学谈恋爱 , 到一起读硕士、博士 , 一起工作 , 每一步都是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 省中医院的文化基因都已经深深刻在我们骨子里 , 所以很多事情都很有默契 。 我常跟你开玩笑说:“在医院我们以病人为中心 , 在家里我以你为中心 。 ”这种心态让我们很少产生矛盾 , 让我们彼此成为最温暖的依靠 。
印象中 , 没有疫情之前 , 每年医院组织的爬山 , 我们都会在白云山顶拍个合照 , 那是很开心的时光 。 希望今年或者明年 , 我们又可以一起去登顶云山 。
19舱故事 | 亲爱的,今天我回家!
文章图片
翁銮坤(脑病中心)写给妻子吴燕君(大德路总院妇科):
11月7日下班 , 开车回家后看到科室群里通知医院组建方舱医疗队 , 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报名 , 当时因为正在负责学术会议的相关工作 , 担心会影响科里工作 , 就给科室招远祺主任发了信息咨询其意见 , 招主任打电话过来建议我先报名 , 到时会议的筹备事项 , 科室来进行协调 。
得到了主任的支持 , 我就立即报了名 , 报名后 , 才和你及家里人知会 。 你们都比较平静 , 只是叮嘱我 , 如果选上了就好好保护自己 , 家里的事不用操心 。 听着你们平静的叮嘱 , 突然感觉自己是不是有点任性?10月25日才结束半年的住院总的“驻院” , 你们在这半年时间内 , 一直照顾着两个孩子 , 特别是你 , 下了班要照顾年幼的儿子、督促女儿的学习、照顾年迈的两个老人 , 真的不容易 。 我回归家庭没有两周 , 就要奔赴抗疫一线 , 家里的重担又压在了你的肩上 , 而且你们科室也有值夜班、支援核酸的任务 。
你却不以为然 , 一直鼓励我 。 想想从拍拖到现在 , 18个年头 , 我们在广州白手起家 , 没有太多的风花雪月 , 更多的是茶米油盐;没有太多诗和远方 , 更多的是现实的平静和细水长流 。 感谢你一如既往的包容和支持 , 无论我的决定任性与否 , 都是默默的支持着 。 老婆 ,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