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救治急性心梗“天津模式”获点赞

本报讯(采访人员黄建高)救治心脏病患者 , 时间就是生命 。 采访人员从市卫健委获悉 , 目前 , 全市共有35家医疗机构参与胸痛中心建设 , 28家医院通过全国胸痛中心认证 。 中心城区居民在5公里半径内即可抵达1家胸痛中心 , 环城四区及远郊各区中心医院至少有1家胸痛中心 , 密度位居全国第一 。 全市胸痛中心建设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获得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业内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 被誉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天津模式” 。
市卫健委发布的天津居民健康白皮书显示 , 心血管系统疾病在本市居民死因中占比达30%左右 。 其中 , 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 , 是本市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针对院前、院内急救流程、治疗时间 , 患者对急性胸痛认识、呼救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近年来 , 市卫健委加快推进胸痛中心建设 , 建立高效、精准的急性胸痛医疗救治体系 , 为抢救急性胸痛患者赢得了时间 。
胸痛中心整合了院前医疗急救资源和医院内急救绿色通道 , 创新“院前信息传输”“先救治后付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一包药”等机制 。 患者在120急救车上就能得到诊断和初步治疗 , 基本症状、用药情况、心电图等信息在转送途中就传输到接诊医院 , 医生通过初始评估就能提前做好接诊准备 , 到医院后直接进导管室或者溶栓开通血管 。 胸痛中心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 打破了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瓶颈 , 最大限度减少了各环节时间消耗 , 明显提升了本市医疗机构整体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 。
【胸痛|救治急性心梗“天津模式”获点赞】市卫健委统计数字显示 , 从2014年起 , 本市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标化死亡率在全国率先出现拐点 , 至今已实现连续7年下降 , 从2013年的110.75/10万降至2020年的42.36/10万 。 急性心梗患者从进医院大门到血管打通的平均时间降至72分钟左右 , 低于90分钟的国际标准 。 近五年 , 全市累计减少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5267例 , 累计减少心肌梗死导致心衰发病患者8891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