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 二 )


先后获得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一系列荣誉 。
杏林伉俪 风雨同行
从徒弟、女婿到“张一帖”传人
夫妻共同继承“张一帖”家传,,先后调入皖南医学院工作,同被遴选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 。几十年来,二人在中医理
论与临床的研究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
定潭的“张一帖”源远流长,至今有450余年的历史,传15代,被誉为新安医学第一家 。张一帖远祖可上溯到北宋名医张扩,
张扩之后人张杲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史著作《医说》的作者 。张氏还著有《医流论》、《伤寒彻要》、《秘方奥旨》等
书,影响深远 。
时光荏苒,世医传给了明代嘉靖年间的张守仁 。由于他医术高超,常一剂而愈,始称“张一帖” 。他以仁慈为本,对待患者不
论贫贱均能悉心治之 。特别是冬春流行病高发季节,都药物熬制后放置在茶水中,日夜无偿供应,村民和过路人因此受益 。
旧社会,家传技术多传子不传女 。张根桂对祖传“末药”加以完善,创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其
以“稳、准狠”为特点,辨证准、用药精、剂量重,往往一二剂即起疴回春 。国学大师吴承仕先生因患痼疾遍访京师名医皆不
效,回家乡歙县以后,经张根桂医治而愈,感佩之余,特奉赠一联“术著岐黄三世业,心涵雨露万家春” 。然而,张根桂唯一的
儿子夭折,次女张舜华便立志学医 。她勤学苦练,亲自上山采药,配药尝药,以至诚至孝感动了父亲,多年后悉得家传,成
了远近闻名的“女张一帖” 。
作为徒弟,李济仁朝吟夜诵,勤于实践,与小师妹张舜华一起跟师抄方、巡诊,同采药、制药 。张根桂看在眼里,喜在心
中 。李济仁聪慧过人,老实能干,处理疑难杂症很有一套,令老师刮目相看,尤为欣赏 。不久便把女儿许配给他,同时把家
学也传了他,与张舜华同为“张一帖”的第14代传人 。大概还有这样的君子协定,即未来李济仁的第一个儿子要随母姓张 。
解放后,李济仁夫妇二人先后调入皖南医学院工作,夫妻二人不仅在医术上继承“张一帖”,还继续着“张一帖”舍医送药的传
统 。几十年来,他们无论多么繁忙,每年都会定期返回家乡为乡亲们赠医施药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济仁夫妇还为国内
外1万余人次的患者提供了“无偿函诊服务” 。
独创新解 学文并茂
从传统医学到现代科学研究
他注重融会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以及《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从临床实践中加以体悟,建新说、立新法、研新方;提出“痹
痿统一论”,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创立“归芎参芪麦味方” 。
“北协和,南弋矶”是过去人们对全国西医院的最好评价 。李济仁所在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
办,迄今已有120多年 。蒋介石、孙科等来该院视察过,吴绍青、沈克非、陈翠贞等名医先后任职 。在这样一所有名气的西医
院搞中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
“西医出书,中医也出书,西医搞科研,中医一样搞科研 。”李济仁凭借不服输的性格,孜孜以求、奋力拼搏,建新说、立新
法、研新方 。在皖南医学院和弋矶山医院“四大支柱”和“四大名师”中,李济仁名列其中 。
李济仁业医60余年,在医治外感病、急症等方面,承继“张一帖”心法,以认证准确为基础和前提,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往往1剂奏效;辨治杂病,则合参新安汪机“培元派”提出的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重视培补肾本,辨证灵活机变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