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一个高含金量丰收年( 二 )


“从2011年到今年底 , 富锦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达200余万亩 , 我们以增产稳产为目的 , 原则是旱能灌、涝能排 。 ”富锦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心主任张明刚说:“我们采取清淤、建排灌站等措施和工程 , 把地里的水排出去 , 战胜涝灾 , 也就稳定了粮食产量 。 ”
多年来 , 省委省政府把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农业强省“十二项工程” , 省政府连续四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列为全省“百大项目”重点推进 。 发改、财政等多部门联动 , 合力支持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
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保障措施 , 采取专班推进、挂图作战等工作方式 , 实行“周调度、半月分析、月通报”督导推进机制 , 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力度 。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绩效激励表彰 , 2021年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 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
今年 , 全省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100万亩 , 并围绕“立标杆、作示范、建样板”工作目标 , 年底前创建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33个 , 集中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黑土高标准农田“龙江样板” 。
黑土保护专家们经过多年研究 ,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 , 因地制宜推广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旱田“龙江模式”和水田“三江模式” , 被国家列为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
一方面采取扎实有效的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方法保护黑土地 , 另一方面我省还出台了“长牙齿”的硬举措 , 比如《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 , 用最严格的制度来保护黑土地 。
采访人员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 , 通过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 , 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3.46等 , 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深松和秸秆翻埋地块耕层厚度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 。
良种是基础: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9月 , 龙江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 在哈尔滨市双城区益农种业 , 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观摩活动正在举行 。
“你看这个品种 , 棒大 , 籽粒长 , 它肯定高产啊!”专家们边看边评 , 对每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都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
在我省 , 像益农种业这样的农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有16家 , 每年每个基地都要举办两次这样的看禾选种活动 。 今年专家们还评出了玉米、水稻、大豆和非主要农作物113个优异品种名单 。
“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 ”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处长李伟介绍 , 我省印发《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 , 引导广大农民应用优良食味的水稻品种、高产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种和高产优质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 。 同时 , 大力推进种业创新 , 今年省财政安排资金3亿元支持种业创新发展 , 加快19个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 建立16个玉米、大豆、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 , 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 , 筑牢种业现代化根基 。 新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424个 。
良法是关键:科技助力增强产能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 我省农民正在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
农业生产托管是迈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 今年全省落实全程托管服务面积3035万亩 。 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充分发挥示范引带作用 ,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 目前 , 全省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9.5万个、家庭农场6.17万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