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手不足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

本文转自【新华社】;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手不足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
文章图片
12月15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 介绍基层医疗服务保障有关情况 。
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 , 当前 , 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 要根据疫情形势、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 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 , 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 , 筑牢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 。
将重点人群分为三类开展健康服务
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介绍 , 对高龄患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分类分级服务:第一类是一般人群 , 就是低风险的 , 对这类人群主要是要加强健康教育 , 没有接种疫苗的 , 要动员他们及时接种疫苗 。 第二类是次重点人群 , 这类人群要在一级服务的基础上 , 加强居家观察 , 及时提供用药指导 , 发现有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 , 就要及时转诊 。 第三类人群主要是风险比较高的人群 , 年龄比较大的、80岁以上的 , 而且有基础疾病的 , 不是很稳定 , 可能过去也没有加强免疫接种 , 对这类人群 , 发现有新冠的情况 , 就要进行评估 , 根据需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 。
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层医疗机构人手不足
有采访人员提问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短期内面对患者就医需求增加和职责转变 , 加上可能存在医疗资源和人手不足等问题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很好地应对?
对此 , 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表示 , 要为基层提供必要的设备条件 , 特别是要将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充足到基层 , 提前做好储备 。 人力在短时间内培养是比较难的 , 短期内可通过二三级医院下沉派人支持基层的一些做法 , 还可以招聘近五年来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 , 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同时 , 要切实发挥家庭医生作用 , 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 , 力争全覆盖 , 确保有需求时能够联系到家庭医生 。 此外 , 要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 , 加强对成员单位发热诊室(门诊)建设运行情况指导 。 统筹医联体内人员调配 , 畅通双向转诊通道 , 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指导和质控 。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应开尽开
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介绍 , 要落实分级救治 。 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 , 应开尽开 。 要落实首诊制 , 为新冠疑似症状患者提供诊疗、用药服务 。 社区(村)及基层组织要广泛开展动员宣传 , 协助健康教育、就医、购药送药等服务保障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建成发热诊室(门诊)1.94万个
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介绍 , 截至2022年10月底 , 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发热诊室(门诊)1.94万个 , 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45% 。 另外 , 建设具有预检分诊功能的发热哨点2.2万个 , 占比是52% 。
明年3月底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覆盖率将达90%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介绍 , 随着新冠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完善 , 正在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发热诊室(门诊)建设 , 通过改扩建发热哨点 , 购置预制板房等多种方式 , 加快提高发热诊室(门诊)的设置率 。 我们提出 , 2023年3月底 , 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要达到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