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药|70万一针特效药是怎么砍到3.3万元以下?还原那场“灵魂砍价”( 二 )


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从5月份便开始启动,准备阶段主要研究起草调整方案,完善相关规范和机制、建立专家队伍等。申报阶段主要组织指导企业按程序做好申报、提交药品相关信息,组织专家团队审查申报信息并进行公示,将审查结果反馈相应企业,形成申报成功药品名单。
药品名单形成后,“攻坚战”便开始了。在专家评审阶段,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由专家对谈判药进行测算,确定谈判底价。
谈判底价如何形成?长期参加药品谈判的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许伟透露,测算组往往有两拨人构成,一拨专家基本上是以药物经济学专家为主,根据疗效和国内外同类产品价格测算真实的药品价格;另一组专家是医保部门人员,根据医保基金进行综合压力测试。两个工作组平行测算,在完全保密的情况下独立给出参考价格,最终确定各个药品的谈判底价。
“评审期间,所有专家集中在人民大会堂宾馆封闭,所有参与者签订保密协议和责任书,严格禁止相互交流评审内容。同时进行利益相关性回避,直系亲属不能在药企工作,也不能评审自己曾经接触到的企业或药品。”曾担任测算专家组组长的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说。
谈判底价是不是越低越好?“基金测算追求的并不是药品的最低价格,而是给出一个合理的支付标准。通过测算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用得起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这样的谈判才有意义。”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郑杰说。
反复论证、评审、测算、沟通,并全程留痕后,一份绝密的谈判底价被密封在信封中。这份底价,也将成为谈判组专家开展谈判的依据和底线。
焦点3
哪些人去谈?谈判到底难在哪儿?
锱铢必较 悬念迭出
“张劲妮一直非常优秀,她的谈判风格向来是外柔内刚。”三明医改操盘手、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对采访人员说。詹积富是张劲妮的“老上司”。2016年,詹积富筹建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专门医保机构。福建省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也同时成立,张劲妮任中心副主任。“你现在成网红了,谈得非常好,让全国老百姓看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心。”看到“灵魂砍价”视频后,詹积富给张劲妮打去电话,为她点赞。
“灵魂砍价”是围绕价格的心理博弈,医保专家既不能透露手里的“底牌”,又要尽可能去引导企业报出符合预期的价格,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平和心理素质。许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参与谈判的专家往往是从各省有经验的医保专家中选拔出来的,各省推荐2至3位专家,要求长期从事医保工作,最好曾参加过医保谈判。作为一名负责药械采购监管部门的负责人,张劲妮正是药品谈判代表的最合适人选。
视频中的“灵魂砍价”,锱铢必较、悬念迭出,真实场景是否如此?一位曾旁观过多次“灵魂砍价”的专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各种情绪反应都有,流泪的人不少”。
谈判小组一般由1名谈判组组长和4名工作人员组成,谈判当天,谈判代表在现场抽签,以确定当天的谈判场地。谈判开始前,谈判专家会拿到装有具体谈判药品名称和谈判底价的信封,在宣读谈判规则后,谈判正式开始。企业代表只允许携带纸、笔和计算器进场。每当企业代表需要向总部申请新报价时,需要在门口取回手机,在走廊中打电话。
根据现行谈判规则,首先由企业方报价,企业方有两次机会报价并确认。如果企业第二次确认后的价格仍然高于医保方谈判底价的115%(不含),谈判失败,自动终止。“第一轮报价如果离谈判底价较远,谈判代表会给出一些提示,随后药企代表进行第二轮报价,这个环节往往是最紧张的时候。如果达不到要求,企业将会直接被淘汰出局。”知情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