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树植绿添“颜值” 后人培业扩产增“价值”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前人栽树植绿添“颜值” 后人培业扩产增“价值”
文章图片
彭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
前人栽树植绿添“颜值” 后人培业扩产增“价值”
文章图片
彭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
说起小流域综合治理 , 彭阳县不仅是宁夏的一面旗帜 , 其生态建设经验在全国黄土高原类型区也是一个样板 。 40年的坚持不懈改土治水、植树造林、治穷致富 , 曾经“无雨苗枯黄 , 有雨泡黄汤”的沟壑残塬披青挂绿、水清地平 , “颜值”飙升 。
在时间纬度上 , 生态文明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 , 其建设之路永无止境 。 如今 , 彭阳县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生态建设提质增效 ,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观花赏景 , 养蜂种果 , 培育延长生态产业链 , 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
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村民王强 , 小时候摘杏子、晒杏干、砸杏仁 , 卖了钱赚学费 。 2015年 , 他回家乡承包了400亩山林 , 将矮小的山杏嫁接成红梅杏 , 保养了几年光景 , 光涨年龄不长个的“老头树”棵棵出落得遒劲有力 。 “遇上好年景 , 一茬红梅杏能卖70万元 。 ”
“这两年 , 霜冻频繁 , 县里指导我们防霜冻 , 树下再种些板蓝根、柴胡等中药材 。 ”王强告诉采访人员 , 彭阳红梅杏销路畅通 , 产业兴旺 , 一定能给群众带来好“钱”景 。
绿色中藏着宝藏 , 彭阳县正华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喜奎深信不疑 , 2018年 , 他从粮食、山杏核、桃核代收购销迅速转入桃仁、杏仁粗加工 , 从年加工500吨扩大到年加工3000多吨 。 “这漫山遍野的树 , 是我开加工厂的底气 。 以前 , 我们收来卖出去 , 如今我们有优质货源 , 外商来这里采购 。 ”12月2日 , 杨喜奎告诉采访人员 , 果仁脱皮、脱苦进行深加工 , 利润还会增加20% , 他们明年将继续考察市场、开发客户 , 做好深加工准备 。 杏干、杏肉、苦杏仁精油、果木活性炭、木醋液……宁夏云雾山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席维平曾告诉采访人员 , 漫山遍野的野山杏、山桃浑身是宝 。 过去由于人才匮乏、生产技术落后 , 开发利用率不高 。 “如今 , 随着我们进行精深开发杏产品和循环使用的条件一步步成熟 , 相信生产、研发、销售的短板将很快破解 。 ”
前人栽树植绿添“颜值” 后人培业扩产增“价值”】在彭阳人眼里 , 花已不是花 , 是美好甜蜜的事业 。 孟塬乡小石沟村陈泽恩大学毕业回乡创业 , 通过“基地+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链模式 , 为乡亲们定期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 , 上门为乡亲们做技术指导 , 手把手传授养蜂技术 , 把当地传统的蜂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 全乡中华蜂养殖发展到520户4800多箱 , 年产蜂蜜5万多公斤 , 产值700多万元 。 “搞深加工 , 做护肤品 , 发展旅游产业……”陈泽恩对未来做好了规划 。
城阳乡引进陕西海升集团在涝池村、长城村流转土地2500亩 , 以“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 , 合作建设宁夏面积最大的矮砧密植苹果园区 , 有效解决相邻7个村农民增收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问题;从每年3月开始 , 红河镇红河村54岁的张银霞在500亩矮砧密植苹果基地、生态休闲观光采摘园工作 , 铰枝、挖苗、套袋、摘果……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 。
“这样干一年划算吗?”采访人员问 。
“划算呢 , 1年有2万元的工资 , 流转了6亩地 , 每亩费用500元 , 主要是不走远就能挣钱 。 ”
2021年底 , 彭阳县林木保存面积达175万亩 , 森林覆盖率34.31% , 年减少入黄泥沙量1087万吨 。 累计治理小流域90条1879.9平方公里 , 新修梯田95.48万亩 , 其中高标准旱作梯田33.85万亩 , 流域治理程度8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