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五个月,阳了( 三 )


时刻担心自己“阳了” , 紧接着开始抢药的我们 , 正处在一个集体病识感最强烈的时候 。
无论是之前的日常核酸检测、还是如今的抗原检测 , “阴性”和“阳性”的持续区分 , 转运和隔离 , 都是推高病识感的有力工具 。
个体病识感高的确可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 但眼下 , 这也显露出新的矛盾 , 当新冠病毒致病性减弱的时候 , 集体病识感高是否仍然利大于弊?因为这关联着后续对“会不会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的担忧 。
对个体来说 , 更微妙的是易感、脆弱人群之外的普通人 , 有时也突然恍惚起来 , 竟不知道怎么生病治病 , 也忘了发烧、嗓子疼 , 味觉减退并不是新冠病毒独有的症状 , 我们抢购的也并不是3000元一盒的新冠特效药 , 而是几十元一盒的家庭常用药 , 况且自身免疫系统仍然起着防线和自愈作用 。
这种恍惚也不是突然形成的 , 3年来 , 对普通人来说 , 我们并没有看清新冠病毒的真面目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我们极少公开、具体地谈论“阳” , 这在公众认知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真空 , 以至于在面对第一波冲击的时候 , 很多人着急忙慌 , 不知所措 。
在我们身边 , 很多人依靠经验在生存 , 专家的建议和研判离他们很有距离 , 平民百姓的生活经验是神农尝百草 , 要自己检验过才真正知道酸甜苦辣、是骡子是马 , “阳过”的个体经验有更具体的参考价值 , 围观者也能从中获得面对它的勇气和康复的信心 。
雪菲告诉我 , 她之所以争取到爷爷的配合 , 唤起他的病识感 , 快手帮了她不小的忙 , 就连怎么做抗原 , 在她录视频示范之前 , 爷爷就在快手自己学会了 。
怀孕五个月,阳了
文章图片
抗原使用步骤
可以确定的是 , 祛魅已经开始 , 当我们公开谈论“阳” , 新冠病毒将显露它最真实的面目 , 在第一波冲击中 , 我们也将逐渐明了如何应对它 , 并将它融入我们的生活经验 。
病识感很微妙 , 它不会一成不变 , 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是一个立体的景观 , 病识感会在“阳过”“阳康”“阳没”的段子里短暂消失 , 通过身体的症状显现 , 在生活中归于平淡 , 在集体康复中隐入尘烟 , 最终塑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
此时此刻 , 还想分享这样两段有趣的新冠记忆 。
一段来自在纽约工作的朋友 , 前些天 , 她接到办公室的节前圣诞午餐邀请 , 而去年同样的圣诞午餐 , 最终因为一半的同事集体得了新冠 , 被迫取消——那时纽约刚刚恢复线下活动 , 大家可以回公司上班 。
谈笑间 , 这位朋友不识趣地问:“万一今年圣诞晚餐 , 大家又得新冠了怎么办?”同事回她:“Don’tjinxit.(乌鸦嘴 , 别搞砸了)” , 大家纷纷开始敲桌子 , 他们有个迷信 , 如果有人说错话了 , 马上敲木头三下 , 这可以带来好运 。
另一段记忆来自武汉 , 一位叫安瑜的朋友收集了200多张“核酸通行卡” , 那是疫情期间 , 她出入小区的凭证 , 它们像邮票一样好看 , 按周分出7种颜色 , 上面印着武汉的诸多地标建筑 , 还有她和家人做核酸的具体日期 。
安瑜记得 , 有个星期 , 卡片刚好差了一天 。 5岁的儿子 , 每次都想拿混检核酸管当“管长” , 这一次 , 他拿来水彩笔 , 兴致勃勃地给妈妈亲手画了一张 。
怀孕五个月,阳了
文章图片
安瑜儿子画的“核酸通行卡”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 , 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何焰
新媒体编辑|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