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炸弹|把大半个人切开,拆除一颗长了 12 年的人体炸弹( 五 )


这一次 , 天算站在了我们这边——左肺的确和动脉瘤粘连 , 但需要操作的左下肺区域还算干净 , 粘连部分坚决不招惹 。
一大出血隐患排除 , 左肺也保住了 。 显露充分后 , Q主任上台 , 开始全身降温 , 心脏在23度的低温和充分减压中逐渐停跳 , 硕大的动脉瘤被剪开 , 定制支架顺利塞入 。
7分钟时间 , 完成近端吻合 , 之后立即开始复温并开放循环 。 剩余步骤都是针和线的游戏 , 缝合 , 检查出血 , 加固 , 周而复始 。
下午3点 , Q主任离席 , 第二组人上台 。
对他们来说 , 这才是真正的手术开始 。 这个近一米的切口 , 所有的操作所经之处 , 以及所有的吻合口 , 都需要检查并做必要的加固 。
到处都是血啊 。
相信哪怕是身经百战的外科医生 , 初见这台手术时也会发出上面的感慨 。
当然 , 出血基本都是隐匿的 , 但这近一米的切口范围内 , 有大大小小几十处血管、肌肉、吻合部位需要检查 , 有切开的正常肌肉组织 , 也有弃用封闭的肋间动脉 , 还有无数伴随动脉瘤的终结而被迫退场的瘤体血管 。
积少成多 , 前一秒刚刚填塞的雪白纱布 , 很快便会饱蘸血水 。
二组的四个助手两两组合 , 分别在胸、腹两个部分检查 , 一人负责牵拉和显露 , 另一人负责检查和加针 。
电刀不断燎过成分各异的组织 , 焦糊的烟雾 , 混合着被汽化的血水 , 持续考验着人的耐力和心性 。
手术台上的活计 , 无非就是这些 , 哪些出血必须加针、哪些可以电刀烧灼、哪些可以压迫、哪些甚至不用理会……
这里已经不存在通用的理论 , 更多的是对实操能力的掌握 。
这一组人上台时衣帽整齐 , 器宇还算轩昂 。 经过3个小时的不断查找、止血、查找、止血后 , 已是衣帽不整、口干舌燥 。 崭新的纱布源源不断地填塞进老张的各处吻合口 , 又不断有被血浸透的纱布被取出 。
麻醉医生也是一位资深的输血专家 , 漫长的止血过程中 , 指挥着他的两位助手维持着老张的循环稳态 。
偶尔问台上兄弟们一句:怎么样 , 有希望吗?台上不断回应着:有希望有希望 , 已经止地差不多了 。 差不多还是不够的 , 必须要有十足的把握才能结束 。
2个小时过去 , 依旧是这段对话 , 依旧是差不多了 。
终于 , 第一组人回来了 , 重整旗鼓再次上台 , 把第二组助手的止血成果巩固后 , 开始关胸 。

人体炸弹|把大半个人切开,拆除一颗长了 12 年的人体炸弹
文章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所谓成果巩固 , 就是又换了四双眼睛 , 把上一组人检查过的部位 , 再看一遍 。 否则一旦有残存的问题 , 你说是谁的责任?
关胸 , 也是关腹 , 这个一米长的切口 , 怎么打开的 , 就怎么一层层还原 。 切开的膈肌需要缝合 , 撑开的肋骨需要收拢 , 断掉的肋弓需要捆扎;此外还有腹部的多层肌鞘需要封闭 。 最后 , 用丝线一针针、逐层把这个一米长的切口皮肉部分 , 分三层关闭 。
每层三十多针 , 三层便是一百多针 。 全部完成 , 仅仅留下一道连贯的切痕 , 深藏功与名 。
21:30 , 手术结束 。
整个过程中 , 用血红细胞4个单位(约400毫升) , 血浆800毫升 , 血小板2治疗量 。 在同类手术中 , 可以说是省之又省了 。
空荡荡的家属等候区内 , 老张家已经等待了14个小时的妻子和儿子 , 热泪盈眶 。 一切成效都肉眼可见 , 老张在第二天就脱离了呼吸机 。
后续恢复顺利 , 最后一次查房时 , 来自寿光的老张 , 嗓音已经开始恢复 , 竖起了大拇指 。 长达12年的悲欢终于画上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