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把“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文章图片
机器在田间作业 。 王晓彤摄
时值隆冬 , 天寒地冻 , 可延吉市朝阳川镇太兴村的田间地头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抛撒机在前方“开路” , 多台旋耕机并排前进 ,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 , 土地表面的秸秆被埋进地里 , 黑色土壤露出地表 。
从今年10月中旬开始 , 延吉市朝阳川镇正式开始秸秆翻埋还田工作 。 “秸秆还田一共分三步 , 秸秆机械粉碎后 , 由抛撒机对水稻秸秆喷施腐熟菌剂 , 再用旋耕机进行机械化翻埋技术 , 实施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 ”延边圣越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齐森介绍说 , 今年 , 合作社一共投入5辆抛撒机、2辆200马力旋耕机 , 并对车辆油箱进行了改装 , 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 , 顺利完成预定目标 。
2021年 , 朝阳川镇以勤劳村、八道村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试点 , 初有成效 。 今年 , 镇政府委托延边圣越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延吉市鼎辉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 将去年经验在全镇所有水田村全面推广 , 将秸秆全量化还田 , 把“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
据朝阳川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李虎正介绍 , 经过秸秆翻埋的土地 , 第二年播种成活率、施肥渗透率、土地产量更高 , 有效保护了辖区内黑土地 , 对实现耕地质量、耕作生态、耕作效益绿色增长起到了良好效果 。
把“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今年 , 朝阳川镇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约2600公顷 。 目前 , 两个合作社配有14台四轮农机、10台抛撒机、6台旋耕机 , 已完成1870公顷土地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