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感染还是并发症?疫情期间肿瘤免疫治疗患者不容忽视的就诊贴士

是感染还是并发症?疫情期间肿瘤免疫治疗患者不容忽视的就诊贴士
文章图片
随着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新十条”的落地 , 各地加快推出科学精准防控举措 , 采取了调整隔离方式、保障群众购药、加快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等一系列措施 , 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 其中 , 患有肿瘤、老慢支、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基础性疾病 , 需要得到连续性治疗的“脆弱人群” , 更是防疫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 。
近年来 , 选择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越来越多 , 为了增进大家对一些不常见却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了解 , 做到及时就医 , 切勿因为担心出门有感染风险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 接下来分享一个肿瘤免疫治疗患者“化险为夷”的小故事 。
【病例分析:肿瘤免疫治疗患者突发“险情”!】
陆先生是一名肝脏肿瘤患者 。 在进行肝脏肿瘤治疗后的第三天上午 , 他突然出现了频繁恶心、呕吐的症状 。 他本想在休息休息就能抗过去了 , 谁知道恶心越来越厉害 , 竟一点东西也吃不下 。 “这都第4次肿瘤免疫治疗了 , 以前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 要去看看医生吗?”陆先生心里犯起嘀咕 , 但转念一想 , 又害怕出门会增加感染新冠的风险 ,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 , 他又想起自己曾在报纸上看到感染新冠病毒也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 难道自己是已经感染了?想到这里 , 陆先生终于还是鼓足了勇气 , 前往去附近的医院看病 。
赶到医院后 , 陆先生分别做了核酸快检、验血、CT等 。 核酸报告阴性 , 血液报告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脏指标等都没有异常结果 , 炎症指标正常 。 腹部CT也没什么大问题 , 胸部CT显示更是没有肺炎表现……陆先生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有一个指标令人惊讶——他的血糖值居然高达33.7!
血糖特别高的同时血酮体也显示阳性 , 医院立即又补查了动脉血气分析 , 结果显示是酸中毒 。 由此判断 , 陆先生符合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找到病因后 , 医生立刻把陆先生转进抢救室 , 开始静脉滴注胰岛素、监测血糖 , 并请内分泌专科医生前来会诊 。 经会诊医生了解 , 陆先生是肝恶性肿瘤 , 一共做了3次介入治疗 , 4次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 他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是阿替利珠单抗 , 而这个药正是此次“险情”的症结所在!此药物的不良反应中有提示会引起免疫相关性1型糖尿病 , 尤其还会以高血糖、血酮体阳性、血气酸性的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发病 , 这类并发症属于偶见现象 , 如果不及时治疗 , 就可能危及生命!
就诊的第二天 , 陆先生住进了内分泌科病房 , 通过胰岛素治疗 , 酮症酸中毒并发症很快便治好了 。 同时 , 医生又进一步为他评估了糖尿病病情:胰腺相关功能完全被破坏 , 自己完全没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 随后 , 根据陆先生的体重 , 制定了初步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 , 监测了几天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后 , 再次微调了胰岛素剂量 , 陆先生出院时血糖已控制得很好 , 也没有低血糖症发作 。 住院期间 , 陆先生还向护士学习了胰岛素注射、指尖血糖监测方法等必备技能 , 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 。
【健康科普:肿瘤免疫治疗究竟是什么?】
一次及时的就医 , 化解了肿瘤病人的一场危机 。 那么肿瘤免疫治疗是什么药物 , 怎么会引起糖尿病呢?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来抗击肿瘤 。 这类药物最开始在治疗黑色素瘤 , 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肿瘤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 , 随后也给其他类型肿瘤病人带来了巨大福音 。 这类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产生自身免疫损伤 , 影响胰腺、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 , 会出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垂体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