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的家属,真的会不离不弃吗?背后的心酸没人能懂( 二 )


他的选择是 , 和她结婚 。
在媒体大肆报道这个婚礼之后 , 这位男性也被印上了“痴情”的标签 。
但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 , 不由得替他担忧了起来 。
因为 , 这种被强加的痴情 , 是有代价的 。
正如当下娱乐圈的人设一样 , 在心理学中 , 这种人设标签 , 是人们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的一部分:它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
通常印象管理有两部分:一部分被叫做“隐私的自我(perceivedself)” , 也叫觉知的自我 , 是指你在真诚自省过程中所相信的那个自己 , 通常这种自我是“隐私的” 。
而另一部分 , 被称为:“公开的自我形象(presentingself)” , 它指的是 , 我们在社会活动中 , 呈现给他人的形象 。 如 , 孝顺的儿子、好学生等等 。
当我们的自我形象受损时 , 我们心里会激发一种机制 , 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 , 因此感到失落 。
而这种失落感 , 伴随着自我身份被剥夺甚至被替代感 , 这也激发了我们去维护的想法 。
所以 , 很多植物人的家属 , 最怕的就是被人夸 。
你夸他 , 就是捧杀他的
“隐私自我” ,
把他立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地 , 他会很难受 。
植物人的家属,真的会不离不弃吗?背后的心酸没人能懂
文章图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 本身照顾植物人 , 就是一件没有回报的事情 。
就好像 , 一个不挣钱的企业 , 是绝对不想也不会去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的 。
我不知道他的心路历程 , 但我知道 , 他一定后悔过 , 不是后悔和妻子结婚 , 而是后悔自己的大张旗鼓 。
03:人文情感的重量
除了怕被夸人好之外 , 家属也怕听到好消息 。
有一次医生跟家属说:你照顾得挺好的 , 应该没什么问题 。
家属笑了一下 , 可马上陷入沉默 。
我瞬间感受到那种有悲有喜的心酸 。
一位知乎的网友照顾着自己成为植物人的儿子 , 已经两年多了 , 而她的孩子 , 才七岁 。
一位护士夸她 , 把儿子照顾得很好 , 看起来不像植物人 。
医生则告诉她 , 如果照顾得好 , 儿子还可以活很久 。
这位母亲瞬间觉得无比悲凉 。
从心理学角度 , 20世纪60年代 ,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做了一个很可怕的实验 , 他把狗关在笼子里 , 铃声一响就给狗实施电击 , 久而久之 , 哪怕他把笼子打开 , 听到铃声狗都不会跑 , 反而是倒地颤抖呻吟 。
从这个实验他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理论 , 而事实证明这种心理人类也会有 。
由于植物人家属 , 从事的是一件长期无法得到正向条件反射结果的事 , 这种经过长期不懈努力 , 却没有任何结果的事 , 会导致动机的严重缺乏 , 甚至久而久之 , 我们会懈怠和泛化为习得性无助(即做任何事 , 稍有困难 , 就丧失动力) 。
植物人的家属,真的会不离不弃吗?背后的心酸没人能懂
文章图片
从人文角度来讲 , 亲情的羁绊让这位母亲不愿放弃 。 是啊 , 谁不想奇迹落在自己身上 , 可奇迹到底下午几点会来?
植物人家属在照顾亲人的过程中 , 消耗了自己所有的精力 。
他就躺在那里 , 看得见摸得着 , 可是他的灵魂不知道去了哪儿 。
所有的倾诉毫无回应 , 仿佛在向一个无底深渊投石子 , 没有回响 , 只有无边的黑暗 。
可是 , 这事儿有放弃的吗?
怎么放弃啊?
那颗投进深渊的石子还在往下落 , 它都没有告诉你这个洞没有底 , 投石子的人有什么权利认定这就是个无底深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