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中老年人请务必备好3杯“救命水”,帮助远离意外和猝死!( 三 )



2.少量多次地喝水
喝水不要一次喝很多 , 而是要少量多次 。 正确的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 , 分几次徐徐咽下 , 这样才能充分滋润口腔和喉咙 , 有效缓解口渴 , 让身体随时都有水分供给 , 又不会过量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 一般成人每天饮水量推荐1500~1700毫升 。

3.尝试用蔬菜、水果补水
水果和蔬菜中的水分比普通白开水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 因此 , 建议在喝水的同时 , 更多的是要“吃水”(通过吃水果蔬菜获得体液补充) 。 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有西瓜、黄瓜、番茄等 。 另外 , 它们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非常有益健康 。 除此之外 , 自制绿豆汤、柠檬水等也有类似效果 。

4.特殊情况可适当选择电解质水
剧烈运动、高烧腹泻人群、部分慢性病患者应多喝水 , 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择电解质水 。 高温(夏季高温)环境活动或工作的人 , 应适当多喝水 , 可以喝水、盐水或者含有钾、钠等的电解质水 。

5.不要过度依赖含糖饮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 , 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 相关研究表明 , 含糖饮料(SSBs)是我国居民添加糖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 过多饮用加入添加糖的SSBs可能增加龋齿、超重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风、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 还会增加早死风险 , 加重疾病负担 。

6.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
有些人只在感到口渴时才喝水 , 而不注重规律性 。 这种不定期的饮水习惯可能会导致脱水 , 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


来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