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赛跑,直击急诊“医”线!

当前 , 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 保健康、防重症、救危急!医护人员肩负的任务更多、要求更高、责任更大 , 正因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光与热 , 顶得住、扛得起、冲在前!才有医患团结奋战 , 共克时艰!
举全院之力救治病患
与生命赛跑,直击急诊“医”线!
文章图片
联系到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急诊科主任任晓军是中午十二点 , 按照平常工作的时间点 , 上午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 , 但电话那头的任晓军依旧忙碌不已 , “又来了一名患者 , 问问哪个科有床位 。 对不起这会儿太忙了 , 要不您稍等我一会儿吧 。 ”任晓军抱歉地说道 。
中午十二点半 , 任晓军终于结束了一上午的忙碌 , 稍作休息 , 下午还有一场“硬战”等着他 。 “现在我白天几乎都在医院 , 救治急诊分流来的患者 。 ”任晓军在采访中表示 , 现在 , 医院几乎举全院之力帮助急诊 。 采访间隙 , 任晓军潦草地扒了几口午饭 , 就得继续投入工作 。 “这样就很好了 , 很多同事忙到下午都吃不上饭 。 ”即便如此 , 任晓军和他的同事们依旧坚守岗位 , 连轴奋战 。
快!快!快!每分每秒都处在应急状态
与生命赛跑,直击急诊“医”线!
文章图片
与生命赛跑,直击急诊“医”线!】在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的急诊门口 , 每天超过30辆救护车抵达 , 两院区急诊日接诊量超过150人次/天 , 单日最高抢救量几乎是平时的4倍 , 医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 , 急诊大厅、抢救室、留观室、输液间更是人满为患 。 据急诊医护人员介绍 , 来急诊就诊的70%以上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 老年人中很多为极危重症患者 。
“我们要保证科内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 我们不仅要‘急’ , 还要‘稳’ , 不管什么情况 , 一定要先竭尽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府城院区急诊科主任乔小东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重症高峰 , 急诊科尽可能多地扩充重症床位 , 保证急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快速分流 , 缓解急诊科的就诊压力 。
忘我付出为生命保驾护航
面对当前形势 , 急诊科既要承担繁重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 , 还要顶着巨大的被感染风险 , 但医护人员不会有丝毫犹豫 , 抢救生命永远排在第一位 。 很多医护人员都是带病上岗 , 随叫随到 , 毫无怨言 , 即便他们发着低烧、浑身酸痛、声音沙哑 , 但依然坚守着急诊岗位 。
与生命赛跑,直击急诊“医”线!
文章图片
“最近患者就诊量成倍增加 , 科室的医生护士几乎全部坚守在岗 , 每个人都是在超负荷运转……”急诊科大护士长冯莉满是心疼地说 。 为减少因社会面感染带来的减员情况 , 保证医疗资源供给 , 急诊科医生护士争先恐后要求住在医院闭环管理 。 有的医护人员在阳性发病期间依然穿梭在深夜的急诊科里 , 处理那些远比平日危急数倍的患者;有一周前感染倒下的一批医护正在快速返回岗位 , 冲上一线继续奋战……
一个简单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护士们的工作量——每天计数的步数高达三万步 。 “我们一般白班是从早上8:00至下午3:00 , 但是这几天 , 我们每个白班护士都是忙到晚上8点才能休息一下 , 从早忙到晚连轴转 , 中午也根本抽不出时间吃饭 , 大家都是一起扛 , 想着快点把患者救治妥当 。 ”府城院区急诊科护士长降瑞已经带领着她的团队在岗位连续坚守了十多天 。
“患者接二连三 , 我们的医护人员有时候忙得连饭都吃不上 。 ”汾东院区急诊科护士长吴菲面对每天大量的咨询、抢救 , 早已让平日活泼开朗的她身心俱疲 。 犹记 , 一次抢救一位呼吸骤停的患者 , 她与同事轮流连续进行了两次心肺复苏 , 一次就是半个小时 , 虽然汗水浸透衣衫、腰也累得直不起来了 , 但幸运的是总算把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 因为“从未放弃的理念”始终萦绕在吴菲心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