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食品着色剂好颜色未必不安全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李建
色泽诱人的美食总令人胃口大开 , 但如果听说哪种食物的“花容月貌”与食品着色剂(食用色素)(以下简称着色剂)的“化妆”有关 , 很多人就会露出一副唯恐避之不及的表情 。
无论是明朝时就有的色彩丰富的江浙美食千层糕 , 还是历史同样悠久的用红曲和淀粉(一说面粉)制作的北京传统风味小吃灌肠 , 着色剂对一款美食的“画龙点睛”由来已久 。 那么 , 人们对着色剂到底有哪些担忧?食品科学领域的专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食物为何需要“美颜”
很多时候 , 人们对食物的好感度 , 是从它的颜值开始的 。
“颜”与“色”不仅体现美食的风味和新鲜程度 , 还影响食用者的心理——那些色彩明丽养眼的食物 , 更容易获得青睐 。
不过 , 大自然赋予食物的“美色”常常很脆弱 , 持久性较差 , 无论是烹调、加工还是储存 , 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颜色的改变 。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王蓓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采访时介绍说 , 食物在加工和熟制过程中 , 由于温度变化、水分流失或受到机械损伤等原因 , 内源性天然色素会发生一些改变 , 从而可能导致食物变色、褪色甚至失色 。
颜色的改变比如水果、蔬菜等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褐变”(色泽变暗或变成褐色) , 看起来确实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 。 因此 , 食品行业不得不考虑在必要的时候 , 通过加入食用色素——着色剂来改善因加工导致的食品天然颜色的劣变 , “修复”和提升食品的感官属性 , 让消费者面对食品时产生心理愉悦和购买欲望 。
这种赋予和改善食物色泽的着色剂 , 是相关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 目前 ,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允许使用的有60余种 , 按照它们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天然着色剂和合成着色剂两大类 。
天然着色剂主要来自天然色素 , 按来源不同分为3类 , 一是植物色素 , 如甜菜红、姜黄、β-胡萝卜素等;二是动物色素 , 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三是微生物类 , 如红曲红等 。
合成着色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类 , 一是偶氮色素类 , 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等;二是非偶氮色素类 , 如赤藓红、亮蓝等 。 所谓偶氮和非偶氮 , 主要指色素分子结构中含有的氮原子数量是否是偶数 。 一般来说 , 非偶氮色素的牢固度相对更高 , 制造工艺相对复杂 , 生产成本也高 。
着色剂的作用并不仅限于食物“美颜” , 有些着色剂本身还具有生理活性和营养价值 。 例如广泛用于果汁饮料的β-胡萝卜素 , 不仅是维生素A原(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的物质) , 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等功能 , 而红曲红色素 , 则具有降血压等功能特性 。
色素有害健康吗
草绿色的奶油冰淇淋、天鹅绒色的蛋糕 , 烧烤牛肉色的炸薯片……这些因为“略施粉黛”而让一些人食欲满满的食品 , 却让另一些人感到不安 。
一方面 , 不少人对把“化工合成的色素”吃到嘴里这件事儿总感觉不那么靠谱 , 另一方面 , 以往媒体报道过的“染色馒头”“染色三黄鸡”等 , 虽只是着色剂被超范围使用的个案 , 却被错误地解读成“添加色素就等同于假冒伪劣” 。
事实上 , 着色剂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被认可和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 同时 , 国内外对它的使用与标识也均有明确、严格的规定 。 我国GB2760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的着色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对应的使用限量或残留量 。
- 万亩油菜长势良好
- 运动|两百多一次的心脏彩超,比几十块一次的心电图,到底好在哪里?
- 卫生间玻璃胶发霉太难看了,幸好师傅教我这样处理,弄完又滑又亮
- 45岁后,这5类人容易被疾病“纠缠”,尤其是第4类,最好改正了!
- 奥特曼光线动作谁好看?七爷:梦比优斯快点!发个光线都这么慢!
- 念好致富经 鼓起“钱袋子”
- 肝不好,头知道,头部若出现4种表现,劝你早查一下肝功能
- 鼓励男友贴贴!你会比他更快乐
- 疾病|孩子“阳了”吃什么好?饮食注意“3不碰3不吃”,助力孩子早康复
- 节前看市场 | 陕西西安:颜值高寓意好 年宵花销售渐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