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村:沙地里“种”出好日子

本文转自:天山网
盐湖村:沙地里“种”出好日子
文章图片
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盐湖村一家大芸加工厂里 , 工人们正在忙碌着 。 盐湖村供图
天山网采访人员张瑞麟
盐湖村:沙地里“种”出好日子】12月28日 , 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盐湖村的一家大芸加工厂里 , 十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 。
被称为“沙漠人参”的大芸已经成为盐湖村家家都喜爱种的植物 。
“梭梭套种大芸不仅帮我们村改善了环境 , 还让我们鼓起了腰包 。 ”盐湖村村民尼亚孜·马合木提回忆 , 盐湖村曾因土地盐碱化、缺水、风沙大等自然条件影响 , 产业难以发展 。 村“两委”和“访惠聚”工作队通过充分调研 , 决定把环绕村庄的荒漠盐碱地利用起来 , 组织村民种植抗旱能力强的梭梭 , 再接种大芸来提高经济收入 。
盐湖村:沙地里“种”出好日子
文章图片
今年 , 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盐湖村大芸丰收(资料图) 。 盐湖村供图
尼亚孜试着种了5亩地 , 第二年就挣到了钱 。 尼亚孜立刻决定扩大种植规模 , 他从吐鲁番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50万元扩种 , 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 , 尼亚孜还清了贷款 , 买了小汽车 。
看得见的高收益让大芸种植很快成为村民追捧的热门产业 。 为了让大芸真正“扎根”在盐湖村 , 盐湖村采取“党建+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模式 , 成立种植能手服务队 , 深入田间地头 , 手把手教村民大芸种植技术 。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 全村大芸种植面积已达到1.8万亩 , 亩均收入超过3000元 。 村里鼓励村民成立大芸加工厂、农民专业合作社 , 大芸逐渐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
“今年已经收了400吨左右的大芸 , 加工的大芸干将销往安徽、广西等地 , 很多老客户都很喜欢我们的产品 。 ”大芸种植户艾沙江·阿布力米提跟几个村民合作成立了3个大芸加工厂 , 工厂用新型电控恒温烘干房替代了原来的简易烘干房 , 极大地提高了大芸干的品质 。
“过去的盐湖村 , 村民从春季忙到秋季 , 就会进入为期3个多月的冬闲 , 但如今 , 冬季的盐湖村变得越来越热闹 。 ”盐湖村党支部书记塔依尔·买买提介绍 , 忙碌的冬季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 现在盐湖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过万元 。
国家税务总局吐鲁番市税务局驻盐湖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岳谦表示 , 下一步盐湖村将继续在乡村特色产业上做文章 , 加大大芸的科学种植培训力度 , 争取打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
“我们将推进大芸精深加工产业项目早日落地 , 提升产品附加值 , 提高种植户的收益 。 ”岳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