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

相信各位差友已经知道了 , 差评编辑部目前正处在一个全军覆没的状态 。
不幸的是 , 差评君在前不久也中招了 , 目前表现出来的症状和网上大部分的表述差不多 。
主要是发热 , 咽喉痛 , 四肢酸痛和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之所以不容易出现肺部症状 , 是因为奥密克戎毒株对肺部TMPRESS2受体的依赖性显著下降 , 而对上呼吸道ACE2受体亲和度大大增加 。
但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麻烦 , 就是奥密克戎的传播性大大提高 。
因此大伙要想在这一轮放开之后挺过决赛圈 , 佩戴口罩依然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
前段时间啊 , 网上也有一种说法 , 表示除了以下五种编码的口罩 , 其他口罩都不达到防疫的标准 。
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0969-2013)
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
文章图片
但现在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 , 这个说法有偏颇 。 实际上不论你买哪一种批次的口罩 , 除了上述五个编码 , 满足GB2626-2019标准的口罩 , 同样能够有效抗疫 。
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为什么只能选择这些标准呢?还得从口罩是如何隔绝新冠病毒讲起 。
如果剪开一个医用外科口罩 , 我们能发现口罩从里到外分可以分为三层 。
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
文章图片
外层和内层又称为纺粘无纺布 , 它们由直径比较粗(20μm)的聚丙烯纤维构成 。
纺粘无纺布纤维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比较稀疏的排列▼
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
文章图片
它俩对于过滤病毒可以说是丝毫不发挥作用 , 而是为了支撑口罩 , 防止飞沫以及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水汽 。
口罩的灵魂所在 , 是中间那层熔喷布 。
熔喷布的原材料同样是和纺粘布一样的聚丙烯纤维 , 不过它的生产工艺十分特别 , 有点像小时候街边小贩做的棉花糖 。
在生产过程中 , 机器会产生高速热气流 , 将熔化的聚丙烯通过极小的熔喷喷头喷出 , 形成聚丙烯喷雾 。
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
文章图片
这种工艺能够生产出直径在0.5-10微米的超细聚丙烯纤维 。
熔喷布在显微镜下的纤维网明显比纺粘层要来的更加致密▼
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
文章图片
熔喷布的过滤效果和纤维直径与填充密度正相关 , 但如果喷绒布制作的过于紧密 , 就会影响透气效率 。
因此为了保证口罩既能有效过滤病原体 , 又能让佩戴者舒舒服服的呼吸 。
熔喷布在生产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道静电驻极工艺 , 使熔喷布的表面带上一层电荷 。
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
文章图片
其背后的原理也很容易理解 , 就是靠静电来吸附那些极为细小的颗粒 。
有了静电的“附魔” , 口罩的过滤效率能够瞬间提升10倍 , 抓住那些直径在100nm左右的病毒也不在话下 。
像是开头提到的六种编码的口罩 , 都用到了这种技术 。
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
文章图片
只不过因为标准不同 , 这些口罩便有着不同的防护性能 。
比如中国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的技术要求是对非油性过滤效率不小于30% 。
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
文章图片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0969-2013)没有对非油性颗粒物过滤的强制要求 , 只需要口罩对于细菌的过滤效率不小于95% 。
N95口罩当然该囤,但平时出门真不一定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