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多收!鱼鲜稻也香

本文转自:生活报
龙江“稻渔种养”
一田多收!鱼鲜稻也香
一田多收!鱼鲜稻也香
文章图片
资料片
生活报讯(采访人员孟薇薇)近日 , 我省举办“2022黑龙江冷水鱼·捕季”系列活动 , 让黑龙江的冷水鱼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 而我省推出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 也凭借其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等优势 , 实现“鱼鲜稻也香” , 受到业界推崇 。
据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旭彬介绍 , 稻田养鱼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稻田水域空间的有效结合 , 是种养结合、稻鱼共生互补的生态种养模式 。 稻田为鱼提供生长的空间 , 田中杂草、害虫又能为鱼提供天然的饵料 , 鱼在稻田中活动能够增加水的流动性 , 增强水中的氧气含量 , 鱼在水里游动翻松土壤 , 使氧气易于进入土层 , 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 刺激水稻根系的生长 , 稻田中的鱼以杂草和昆虫为食 , 鱼粪又是天然肥料 , 可增加稻田的肥力 , 可谓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
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粳稻生产省 , 我省共有5700余万亩稻田 ,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等优势 。 我省开展稻田养鱼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 , 在经历20世纪50-70年代末、80-90年代末两次波动式发展后 , 规模有所回落 。 2013年以来 , 我省抓住有利契机 , 稳步推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 。 2022年 , 我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 连续3年保持基本持平 。 全省12个市(地)、57个县(市、区)的水稻主产区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 总面积达到102.9万亩 。 其中 , 稻鱼共作73.1万亩、稻蟹共作25.7万亩、稻鳅共作2.85万亩、稻虾共作(小龙虾)0.75万亩 , 其他0.5万亩 。
一田多收!鱼鲜稻也香】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能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 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 , 促进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协调绿色发展 , 既破解了国家“要粮”和农民“要钱”的矛盾 , 又能解决了渔业“要空间”的问题 , 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现代绿色循环农业好模式 。 为充分发挥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大 , 特别是绿色有机水稻占比大的优势 , 自2013年以来 , 我省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推广工作 , 推广实施面积逐年扩大 , 质量效益逐年提高 , 实现了以稻促渔、稻渔双收 , 取得了明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