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第一波冲击”,白衣天使们“扛”上了

迎战“第一波冲击”,白衣天使们“扛”上了
文章图片
12月24日晚 , 南京鼓楼医院急诊大厅灯火通明 , 护士马燕当晚负责看护5位病人 。 通讯员王娟本报采访人员余萍摄
迎战“第一波冲击”,白衣天使们“扛”上了
文章图片
12月24日晚 , 南京鼓楼医院一名护工在给病人喂营养粥 。 通讯员王娟本报采访人员余萍摄
迎战“第一波冲击”,白衣天使们“扛”上了】□本报采访人员仲崇山王甜杨易臻蒋明睿
连日来 , 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迅速增多 , 全省各级医院接诊压力倍增 , 许多医护人员也带病工作 。 在医护力量严重减员、工作量陡增的情况下 , 广大白衣战士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勇毅前行 , 奋力守住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
接诊量成倍猛增 , 医护人员都在“扛”
江苏省人民医院承担着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任务 , 目前正面临最严峻挑战——平时发热门诊一天也就10多位患者 , 现在一天接诊量猛增到200多位 , 急诊、ICU的工作量成倍增长 。 “这几天 , 每天120送过来的重症病人就有六七十位 , 工作量是平时的2—3倍 。 ”该院急诊医学中心张刚医师告诉采访人员 。
“感染的医护人员比较多 , 人手很紧张 , 很多医护是带病工作 。 ”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左祥荣告诉采访人员 。 尽管平时已经在物资储备、统筹资源上做了充分准备 , 这次疫情的“攻势”还是让人猝不及防 。 “目前 , 我们在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重症病人救治 , 医院也在积极筹备增加资源 , 扩容病房、增加呼吸机 。 ”
医院抢救室处于承受新冠感染“第一波冲击”的最前线 。 “最大的困难是不断有医务人员倒下 , 而患者还在不断涌入 。 ”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陈旭锋说 , 抢救室原本人手充足 , 2位主任各自带领1个医疗组 , 每组有8到10名年轻医师 。 而眼下 , 工作量比平时增加至少一半 , 团队减员却超过一半 , 在岗的也几乎都是“阳性轻症患者” 。
ICU是为生命托底的最后一道防线 。 最近一周 , 面对人手短缺的困境 , 这里的护士们硬是靠着一股劲在“扛” 。 “我们采取‘前仆后继’模式 , 一个护士病倒了 , 另一个立即顶上 。 有的护士高烧到40度 , 吃完退烧药继续上班;有人上完早班 , 为了补缺口继续上夜班 。 ”重症医学科柳莹护士长说 , 感染新冠的护士有73人 , 加上在休病产假的9人 , 占全员的84% 。 20多名护士生病后仅休息一两天就返岗 , 未感染的24名护士从12月16日到22日这一周里“连轴转” , 没有休息一天 。
医护人员的辛劳与付出 , 病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两周前被转诊送进重症医学科的祁老先生 , 在病房里见证了一批批医护人员的坚守 。 “他们工作非常辛苦 , 但服务特别好 , 只要我有急事按呼叫器 , 他们立刻就会过来给我做处理 , 非常不容易 。 ”祁老先生哽咽着说 。
争分夺秒 , 让发热患儿得到及时救治
冬季本就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 , 加上疫情袭击 , 医院里有很多小病人 。
12月26日早晨8点 , 当采访人员打通南京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琴的电话时 , 她已经工作了21个小时 , “从凌晨到现在 , 看了差不多有200位患儿 。 ”为了顶替身体不适的同事 , 张琴夜里只休息了3个小时 , 电话那头 , 累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
在支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半个月后 , 12月15日张琴和医院其他6位医生撤回 , 负责南京市儿童医院新冠发热门诊和新冠病房诊疗工作 , 十多天里一直未休息 。 “新冠阳性患儿越来越多 , 我们人手严重不够 , 正常轮班已经不能实现 , 目前是12小时一个轮班 , 大家都在咬牙坚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