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癌症吗|2022CCO|翟瑞仁教授:总体可控,稳中见好,走出中国特色的肿瘤防治之路

 2022年11月19日,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励颁奖仪式在杭州召开的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开幕式上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聚焦肿瘤整合医疗、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前沿观点,建平台、论科研、谋创新、求索“生命健康”的共通之策。健康界借此机会采访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阳光融和医院翟瑞仁教授,为我国肿瘤“防筛诊治康”建设建言献策。
肿瘤是癌症吗|2022CCO|翟瑞仁教授:总体可控,稳中见好,走出中国特色的肿瘤防治之路
文章图片
翟瑞仁教授
 
健康界:我国高发恶性肿瘤总体上有哪些特点?
翟瑞仁教授:首先,恶性肿瘤在我国已经被纳入慢病的范畴,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年龄的增加,发病人数也在逐年攀升,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在我国城市中发病率高于农村。
其次,随着平均寿命的增加,我国老年人中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反而是中年人,随着生活节奏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肿瘤科普的普及学习,肿瘤疾病负担在减少。
第三,有一些肿瘤是可以预防的,例如对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乳头瘤病毒)的干预,可以显着的预防宫颈癌,宫颈癌也有可能是第一个可以通过预防而彻底根除的恶性肿瘤。
此外,我国多年来对乙肝疫苗的普及接种,非常有效的遏制了肝癌的最大元凶——HBV(hepatitis B virus,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所以肝癌的发病也得到相应地改善,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健康预防工作的初步成效。儿童肿瘤方面,随着对儿童保健的重视,家庭环境的改善,恶性肿瘤病例也在逐步减少。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客观上处于可控可改善的局面。
 
健康界:您认为该如何推进我国的癌症早筛事业?
翟瑞仁教授:肿瘤早筛与健康体检不同,体检具有普遍性,癌症早筛根据癌种不同有其特殊性,例如,血液肿瘤早筛就应该由专业机构来进行,体检中也不会用到PET-CT。癌症不仅与生活习惯、遗传背景相关,癌前病变临床症状的观察,不同影像检查的应用普及,都是早筛的关键。
 
健康界:我国的癌症药物研发及应用的现状如何?
翟瑞仁教授:我国的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数量有明显提升,本土药物研发能力在稳步推进,加上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在这些方面,我国和国际接轨的时间段是越来越快,有明显的进步。
其次,很多肿瘤药物不仅纳入了医保,并且有惠民保政策,尤其是医疗保险受众比例越来越高,所以我国肿瘤患者的用药基本上是没有限制的。
主要的问题是现在国家医保局正在推进DRG/DIP这些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可能会和今后的肿瘤患者用药有些许冲突,但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或支付能力的提高来进行弥补。总体来说,用“洋药”打“洋针”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我国的恶性肿瘤综合诊治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基本没有差别。
 
健康界:您对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未来有哪些展望?
翟瑞仁教授:我国的肿瘤防治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展望未来,我们不仅要和国际同步,同时也要走出中国的防治特色,即中国的研究者用中国的数据,牵头发展出适合中国的独特防治体系。正如我们在疫情管控的大环境可以成功的召开如此大规模、令人震撼的会议,我们的其它事业也是可以如此同步推进的,我们也非常有自豪感。
【以上内容转自“健康界”,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健康界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