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下,瑞金医院“没有内科外科都是医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2月27日电(祁洁张子晴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王烨捷)12月26日 ,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 。 今天 , 采访人员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获悉 , 在“乙类乙管”政策下 , 这家三甲医院已经开始全院一盘棋应对就诊高峰 。
“乙类乙管”下,瑞金医院“没有内科外科都是医生”】“为了让病人减少排队 , 快进快出 , 预检以后我们给患者做一个血常规、一个胸部ct , 如果能开口服药的话 , 就尽量开药 , 然后便建议患者居家隔离;如果是需要输液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 , 我们便将其‘分流’到急诊接受下一步治疗 。 ”发热门诊医生李苹介绍 , 目前 , 医院所有医生都“开足马力” , 医生生病后3-5天退烧后就返岗 , 最忙的时候发热门诊开到4个诊室 , 一天接诊400多名病人 。 而在过去 , 发热门诊每天的接诊量大约在70-80人左右 。
“乙类乙管”下,瑞金医院“没有内科外科都是医生”
文章图片
图为瑞金医院急诊现场 , 瑞金医院供图
李苹透露 , 这两天发热门急诊就诊量相对降下来一些 , 基本上每天在250人左右 。 科室中许多发烧的医生 , 还在继续坚守 。
经医务处调配 , 内科的许多医生来支援急诊 , 许多外科医生则来发热门急诊帮忙 。 “现在全院一盘棋 , 不分内科外科了 , 正是有了他们的紧急支援 , 才能让我们顺利地把工作开展下来 。 ”李苹说 。
这两天 , 为安抚患者情绪 , 发热门诊的门口张贴了小告示 , 向大家科普相关知识 , 同时提供供人小憩的椅子 , 尽最大可能凸显人文关怀 。
“乙类乙管”下,瑞金医院“没有内科外科都是医生”
文章图片
图为瑞金医院病房前台 , 瑞金医院供图
在感染科 , 从上周开始许多医护人员都陆陆续续地“阳了” , 而且这里绝大多数患者都是“有症状的” , 其中 , 女性的症状比较明显 , 大多高烧到39℃、40℃ , 第一天到第三天浑身酸痛 。
感染科医生谢青告诉采访人员 , 感染科许多同事坚持上岗 , 年轻医生奔赴最艰苦的发热急诊 , 参与抢救和治疗 。 “实际上 , 他们面临的感染的风险很高 , 工作量非常大 , 但他们还是坚持去上班 , 就是为了让病人能得到及早治疗 。 ”谢青说 , 与今年4月、5月的“大上海保卫战”相比 , 这次面对的是不一样的挑战 。
一些突然“阳了”的医护人员没法上班 , 其他同事便第一时间顶上去;不少50岁以上的医生 , 在年轻医生奔赴前线后 , 主动请缨 , 去替代他们的门诊 。 与此同时 , 感染科还全力做好患者的心理沟通和调节 , 宽慰在病房的患者不要担心 , 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 。
“乙类乙管”下,瑞金医院“没有内科外科都是医生”
文章图片
图为瑞金医院急诊输液室 , 瑞金医院供图
谢青提醒“阳性”病患正确认识新冠 , 如不慎感染 , 一般6-7天后便会自然恢复;如果是超过5天发烧 , 须及时到医院救治 。
药剂科主任卞晓岚这两天也“阳”了 , 但仍坚守在岗位上 , “大家都想尽可能多地坚持一阵子 。 ”卞晓岚介绍 , 药剂科目前近八成员工都“阳”了 。
疫情防控新政策出台后 , 发热的人多了 , 需要配药的人多了 , 药剂科压力骤增 , 他们正面临着“战斗性减员”与“工作量攀升”的双重考验 。 一方面 , 要千方百计做好退烧应急药品保障供应 , 总院以及各分院一个都不能少 , 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与此同时 , 常规医疗各类药品的采购也不能缺 , 保障好医院重症、危重症以及各科室的救治用药 , 药剂科的医护人员在“连轴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