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人发生了“沉默性缺氧”,不懂怎么抢救是更可怕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近日来 , 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 , 人群中大量阳性病例在增加 。 所幸的是 , 大多数人的症状都不太重 , 至少没有生命危险 。
一旦有人发生了“沉默性缺氧”,不懂怎么抢救是更可怕的
文章图片
然而 , 这个病对老弱人群还是有相当大威胁的 。 再次叮嘱大家:一定不要放松警惕!尤其家里有老人的 , 更要万分注意 。 老年人体质弱 , 可能经不起折腾 。
“在脆弱人群中 , 10%因新冠重症 , 90%是因基础疾病重症 , 两个重症放在一起构成了新冠重症疾病谱 , 这一点让我们未来的救治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 , 如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医疗资源挤兑 , 奥密克戎导致的死亡率会增加 , 尤其是老年人的病死率就会上升 , 因此保护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非常重要 。 ”张文宏说 。
最近 , 多例“白肺”病例的出现让人们再度看到了这个病毒的厉害 , 也让大家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
一旦有人发生了“沉默性缺氧”,不懂怎么抢救是更可怕的
文章图片
“白肺”也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一般指重症肺炎患者在X光或CT检查下的表现 , 肺部显影呈一大片的白色状而得名 。 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 白肺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低 , 因此会导致严重缺氧的结果 。
尽管国家卫健委已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但这个病毒对肺部造成的伤害也许是永远忘不掉的 。
那么 , 这个病毒能不能导致“白肺”呢?
目前还没有答案 。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 , 在新冠病毒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的情况下这些“白肺”病人将十分危险!这就像一个几乎就要决堤的大坝 , 水位再上涨那么一点点就会出现决堤 。 因此 , 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
一旦有人发生了“沉默性缺氧”,不懂怎么抢救是更可怕的
文章图片
然而 , 这些老年人由于长期患有心肺方面的疾病 , 对低氧血症反应就很迟钝 。 正常人血氧低于90%都受不了 , 而他们甚至能耐受70%的血氧 。 这种缺氧了也没有异常表现的情况 , 就是最近热议的“沉默性缺氧” 。 也正因为此 , 这些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就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
对于这种病人的抢救 , 我们有一点需要提醒:切勿着急 , 要循序渐进改善 。 否则 , 可能出大事!
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要从呼吸中枢反射来分析:正常情况下 , 缺氧可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 其原因 , 是由于血氧分压的降低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 , 反射性的引起了呼吸的加深加快 。 另外 , 二氧化碳通过两种途径刺激呼吸 , 一种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重新兴奋呼吸中枢 , 另一种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 冲动通过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呼吸核 , 使呼吸反射性加深加速 , 增加肺通气 , 增强呼吸 。
因此 , 如果上来就给予高流量的纯氧抢救 , 很有可能直接打破呼吸中枢反射而导致自主呼吸完全消失 。
如果有呼吸机 , 也不是大问题 。 更可怕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出综合症” 。
一旦有人发生了“沉默性缺氧”,不懂怎么抢救是更可怕的
文章图片
通过急速排出二氧化碳可导致低二氧化碳血症表现 , 并较一般的低二氧化碳血症所致者更严重 , 表现为血压骤降、脉搏减弱、呼吸抑制或呼吸恢复延迟、意识障碍等征象 , 即为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 。
“白肺”患者 , 由于二氧化碳蓄积和PaCO2升高已持续很久 , 呼吸或循环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兴奋阈值已逐渐提高 。 一旦二氧化碳迅速排除 , 呼吸或循环中枢失去较高兴奋阈值PaCO2的刺激 , 很容易出现周围血管张力减弱 , 血管扩张 , 心输出量锐减 , 脑血管和冠状血管收缩 。 加上这类患者通气不良导致的代谢产物堆积 , 循环是一个大问题 。 严重者 , 可很快出现心律失常 , 甚或心脏停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