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记忆里的“治愈力量”之一( 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中国罐头产业进入规模发展期 。 数据显示 , 1950年 , 全国罐头总产量仅1733吨 , 1953年全国罐头总产量达2.79万吨 , 其中90%供军需 , 亦有少量出口 。 1959年中国罐头总产量16万吨 , 其中出口8.2万吨 。 1977年 , 我国共有罐头厂174家 , 除贵州、青海外 , 遍布全国各地 。 1978年 , 我国罐头总产量达到48.81万吨 , 其中出口量22.22万吨 , 创汇达到2亿美元 。 罐头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
“在我们许昌 , 就曾经有一家罐头厂 , 产品品种齐全 , 红火一时 。 ”80多岁的市民柴宏范回忆 , 在市区前进路16号 , 曾经是许昌市副食品公司罐头厂的厂址 。
据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本《经济画册》介绍 , 该厂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 , 产品以水果、蔬菜为主 , 以肉食、真菌为辅 , 分为四大系列 , 共计50多个品种 。
罐头虽红极一时 , 却仍是人们逢年过节才舍得买的奢侈品 。 与其说罐头是食品 , 不如说是礼品 。 改革开放后 , 罐头才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 其实 , 我国罐藏食品的方法早在3000年前就应用于民间 。 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就有这样的记载:“先将家畜肉切成块 , 加入盐与麦面拌匀 , 内瓷中密泥封头 。 ”这虽然和现代罐头有所区别 , 但道理相同 , 可见我们先祖的智慧 。
罐头瓶里的智慧
淋漓尽致地展示着“物尽其用”
“20世纪80年代 , 几乎没人吃完罐头就把瓶子扔掉的 , 都会洗一洗再二次利用 。 ”已经50多岁的市民王民生说 , 有的用来当茶杯 , 有的用来盛放调料或咸菜 。
王民生说 , 上初中的时候 , 他在校住宿 。 宿舍的窗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玻璃罐头瓶 , 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妈妈的味道” , 可以吃一周呢 。
“玻璃罐头瓶除了装菜用 , 还可以当水杯 。 我的一只罐头瓶水杯用了好几年呢 。 冬天的时候我怕罐头瓶炸裂 , 每次都先倒一点点热水在里面预热一下 。 后来母亲还用毛线勾了一个水杯套 , 我的罐头瓶水杯就更像样了 。 ”市民周蓝说 。
玻璃罐装开水难免烫手 , 家里的奶奶或姑姑则会用毛线勾一个杯套 , 私人订制倒是完全不会重样 , 即使上班时间摆一排的罐头瓶 , 也没有人会认错 。
罐头瓶除了实用价值 , 还有更高一级的功能呢 。 花开的季节 , 热爱生活的人们喜欢在野外摘一些花花草草回家 。 在清洗干净的罐头瓶里面放上清水 , 把花养起来 , 有的可以开十多天呢 。
貌不惊人的罐头瓶 , 在那个年代 , 把“物尽其用”这个词展现得淋漓尽致 。
物换星移 , 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便捷 , 食品供应充裕 , 各式各样、天南地北的新鲜水果越来越多 , 纷纷涌入城市 。
需要用罐头保持水果新鲜的这一做法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 , 水果罐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 但是人们还是难忘那一口甜中带丝丝酸味的糖水 , 那是童年回忆的滋味 , 那一份记忆终将不时地萦绕于人们的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