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想成为你的手机!”孩子的祈求,是对父母失责的控诉

小周从来也没想到 , 有一天 , 自己会被只有四岁的儿子给说得哑口无言 。 这天上午 , 因为不用上班 , 她便躺在沙发看起手机来 , 儿子小光则坐在她的身边看电视 。
由于平时的工作比较忙 , 小周很少有时间与儿子相处 , 因此这半天 , 对于儿子小光来说 , 就是难得的亲子时间 , 可是小周却一点也没有意识到 , 只顾着玩自己的手机 。
小光一边看电视 , 一边不停地向妈妈问电视里面的内容 , 比如这个恐龙叫什么名字 , 那个恐龙是吃素的还是食肉的 。 对于儿子的问题 , 小周只是敷衍地回答 , 甚至多数时候 , 仅以“嗯”来代替 。
终于有一刻 , 儿子忍受不住了 , 突然就哭了起来 , 边哭还边说:“妈妈不爱我了 , 只爱手机 。 ”
儿子的话一下子点醒了小周 , 她顿时觉得一阵心酸 , 自己明明这么心疼宝宝 , 可是如今宝宝就在身边 , 自己却没有多看他一眼 , 反而抱着手机看个不停 。 想到这里 , 她不停地自责 , 于是赶紧放下手机 , 坐起身来陪着儿子一同看起了动画片 。
如今的许多年轻父母 , 就像小周那样 , 平时总是花大把的时间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上 , 却不愿意真正地抽出一些时间去陪孩子 。 小周还算好的 , 当儿子说出那句话的时候 , 她还知道反省 。 可有不少父母 , 反而只会嫌孩子烦 。
这些只顾玩手机而不顾陪伴孩子的父母 , 其实没有尽到做父母应该尽的责任 。
“爸爸,我想成为你的手机!”孩子的祈求,是对父母失责的控诉
文章图片
失责的父母:爱手机甚过孩子
把手机当宝贝的爸爸前些时候 , 有一篇小学生作文在朋友圈里迅速发酵起来 。 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 , 在自己的一篇作文《爸爸 , 我想对你说》里 , 提出了对父亲的控诉 。
这个孩子在作文里写道:“爸爸每天都从吃早饭、起床、睡觉等时间来玩他的宝贝——手机……爸爸 , 只要您能放下手机 , 我愿意用东西换 , 哪怕是我的生命 。 ”
一年三年级的孩子 , 居然能够说出“用任何东西去换爸爸”的话来 , 这就足以说明那位父亲太过失职 , 他根本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 作为一名父亲 , 尽管他常常呆在孩子的身边 , 可是他仍然是缺席的 。
“爸爸,我想成为你的手机!”孩子的祈求,是对父母失责的控诉
文章图片
家长沉溺于手机 , 亲子关系将受影响美国有一项研究就显示 , 如果父母总是把很多的时间花在手机上的话 , 就会损害亲子关系 。 因为孩子最需要的 , 就是父母的陪伴 , 而且对陪伴的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 。
倘若父母只是待在他们身边 , 却把注意力用在其他事情上的话 , 对于孩子来说 , 这种陪伴就是虚假的、低质量的 。
长此以往 , 亲子关系会因为亲子陪伴的缺失而导致受损 。
把精力交给手机 , 就是对孩子的忽视英国的《每日邮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报道 , 其中就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当监护人把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候 , 就会忽视孩子 , 或者减少与孩子的互动 。
“爸爸,我想成为你的手机!”孩子的祈求,是对父母失责的控诉
文章图片
这个观点 , 想必没有人会否认 , 因为它是显而易见的 。 父母的精力有限 , 一旦将它交给了手机 , 孩子能够获得的关注 , 自然就很少了 , 这会让孩子产生被忽视的感觉 。
父母真正的宝贝是孩子而不是手机 。 所以说 , 那些总是沉溺于手机的父母们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宝贝 , 将精力交给了不应该交付的对象 。 这样的父母 , 给不了孩子充足的陪伴 , 不但失责 , 还很失败 。
失败的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