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挖痰的方子,专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还顺带治一下腰疼腿软

一个挖痰的方子,专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还顺带治一下腰疼腿软

文章图片

【一个挖痰的方子,专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还顺带治一下腰疼腿软】一个挖痰的方子,专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还顺带治一下腰疼腿软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 如果老人们突如其来的咳嗽 , 必将划破静谧的夜空 , 尤其是咳嗽痰多的人 , 往往一旦咳嗽上 , 就停不下来 , 甚至还会导致气喘、胸闷等问题 , 很多患者都表示 , 这要是能把堵在肺与喉咙里的痰挖出来就好了 。 然而 , 在中医的世界里 , 就有这么一个奇妙的方子 , 它能在人体的肺与喉咙里把痰涎“挖呀挖” , 并且能够成功的将将痰涎给“刨开” , 从而让肺安宁 , 咳喘平息 。 而这个颇具代表的“挖痰”方 , 就是传承千年的苏子降气汤 。
苏子降气汤的名称来源于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全方由“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 , 川当归(去芦)两半 , 甘草(爁)二两 , 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 , 姜汁拌炒)各一两 , 肉桂(去皮)一两半” , 还有一个版本中 , 苏子降气汤还有陈皮(去白)一两半 。 具体用法是 , 将这些中药研为细末 , 每次服用时 , 取药末二大钱 , 水一盏半 , 加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紫苏叶五叶 , 一起煎煮 , 待到水煎至只有八分时 , 去掉药渣 , 趁热服用 。

对于苏子降气汤的方源 , 实际上可以追溯至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 只不过当时这个方子名叫“紫苏子汤” , 主要用于“脚弱上气” 。 当然 , 这二者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 孙思邈所传的“紫苏子汤”是由“紫苏子一升 , 前胡、厚朴、甘草、当归各一两 , 半夏一升 , 橘皮三两 , 大枣二十枚 , 生姜一斤 , 桂心四两”等10味中药组成的 。 而煎服方法是将这些中药打成粗末 , 用水一斗三升 , 煮取二升半 , 分五次服用 , 白天服用三次 , 晚上服用二次 。 不难看出 , 《千金》的“紫苏子汤”与《局方》的“苏子降气汤”的确有着很大的渊源 。
《局方》里对于“苏子降气汤”的作用 , 在“紫苏子汤”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增广 , 用于治疗“男女虚阳上攻 , 气不升降 , 上盛下虚 , 膈壅痰多 , 咽喉不利 , 咳嗽 , 虚烦引饮 , 头目昏眩 , 腰疼脚弱 , 肢体倦怠 , 腹肚绞刺 , 冷热气泻 , 大便风秘 , 涩滞不通 , 肢体浮肿 , 有妨饮食” 。 而且苏子降气汤自《局方》将它更名传世以来 , 人们逐渐认识到 , 它具有“降气平喘、去痰止咳”的作用 , 尤其适用于咳喘证 ,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痰涎壅盛 , 咳喘短气 , 胸膈满闷等咳喘病症 , 不过也有一些或然证 , 比如腰疼脚软 , 比如肢体浮肿 , 舌脉方面 , 主要以“舌苔白滑或白腻 , 脉弦滑”为特征 。 《局方》还说这个方子 , 长期服用可以起到“清神顺气 , 和五脏 , 行滞气 , 进饮食 , 去湿气” , 妥妥的一个“神仙方剂” 。

苏子降气汤的方证比较有特色 , 也就是“本虚标实 , 上盛下虚” 。 全方以紫苏子为君药 , 主要起到“降上逆之肺气 , 消壅滞之痰涎”的作用 , 同时还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以半夏、厚朴为臣药 , 共同起到化痰涎、降逆气的作用;以橘皮、前胡、桂心、当归、生姜为佐药 , 其中橘皮燥湿化痰 , 前胡降气祛痰 , 桂心温补肾元、纳气平喘 , 当归养血补虚 , 生姜和胃降逆、化痰止咳;以大枣、甘草为使药 , 主要起到和中益气、调和药性的作用 。 诸药合用 , 上下并治 , 标本兼调 , 可以使逆气降、痰涎消、喘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