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峰!抢先放开之后30天,沉默的广州经历了什么?

撰文|张皓宇
住在广州海珠区的阿进 , 是在2022年12月13日开始有新冠感染症状的 , 浑身发冷、嗓子发痒 , 并在第四天体验到了许多北方人在网上到处喊的“刀片嗓”——“咽口水都能疼到睡不着 。 ”
同在13日夜 , 广州天河区的锦锦一家 , 母亲成为家里最先有症状的人 , 突然出虚汗、呼吸困难 , 当时已是深夜12点 , 锦锦和弟弟赶紧将母亲送到离家最近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此时 , 发热门诊里挤满了高烧的患者 , 排不上队 。 他们只好又去了另一家医院 , 得以入院检查 , 结果并没有发现肺部感染 , “医生开了一盒布洛芬 , 就让我们回来了 。 ”
广州是国内最早“放开”疫情管控的城市之一 , 早在“新十条”发布前一周的2022年11月30日 , 广州多区突然宣布解除临时管控措施 。 不少地方拆除了围挡 , 搬移了路障 , 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恢复 。 除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 其他的核酸检测点都撤了 。
从那时起的一个月以来 , 广州疫情从公众视野中淡出 。 但在这份“低调”的背后 , 这座城市同样经历着疫情冲击 , 并在12月中下旬迎来了它的严峻时刻 , 就诊患者的海量增长 , 叠加医护人员的大范围感染 , 让广州医疗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最难的时候 , 每天都在为安排值班人员发愁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谢佳星教授对“医学界”说 , “好在如今 , 同事们基本上都回来了 。 ”
今日达峰!抢先放开之后30天,沉默的广州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图源:锐景
广州引发“南北差异之问”
广州调整管控政策最初的一周 , 见诸报道的消息比较乐观 。
2022年12月6日 ,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唐小平教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 , 广州已收治16万余例新冠感染者 , 仅有4例重症 , 未有死亡病例 。 这条资讯迅速登上当天各大网络平台的新闻热搜 。 谢佳星教授也表示 , 12月最初两周的门诊压力确实不大 , 门诊病人数量较少 。
12月7日 , 国务院“新十条”发布 , 全国转向宽松的防疫政策 。 当天 , 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 , 广州市国资委副主任崔彦伦介绍 , 市属国企已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 发布会最后 ,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小燚向公众宣布:“广州此轮疫情的新闻发布会将告一段落 。 ”
随之而来的 , 在2022年12月8日之后的两周左右 , 从各大媒体到各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充斥着关于疫情冲击各地的热议 。 而广州的疫情发展情况 , 在舆论场中几乎“消失”了 。
例如 , 微博在12月7日-26日期间 , 含“广州”的热搜话题仅一次与疫情有关 , 即和北京新冠毒株进行比较的议题 。
抖音在12月8日-24日期间 , 含“广州”的热点榜同样仅有一次“钟南山预测”的话题 , 而且钟南山的讲话并未涉及广州当地的疫情状况 。
相对的是 , 12月7日“新十条”颁布后 , 北京的病例不断增长 , 患者对各种症状的描述 , 大量流传于网络上 , 引起一波热度很高的话题 , 成为管控措施全面放开之后全国关注的焦点 。
12月10日 ,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呼吁 , 近期北京120急救热线呼叫量激增 , 新冠无症状、轻症感染者请勿拨打热线 , 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通道 。 12月12日 , 北京防疫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 昨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 , 是一周前的16倍 。 在各网络平台 , 讨论北京地区新冠感染体验的内容激增 , 高烧、“刀片嗓”、“整夜难以入睡”、浑身极度疼痛等症状 , 得到了北方地区网友的普遍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