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肺”:抗原转阴的人拍CT也会看到炎症,肺部会遗留不可逆损伤

在新冠感染后的第九天 , 31岁的苟林(化名)心率恢复了正常 , 他缓了口气 , 感到自己正在向好 。
此前一天 , 苟林的体温骤升 , 吃过退烧药也无法缓解 , 后来去到医院检查 , 才发现肺部出现病毒性感染 , “双肺多发磨玻璃状密度影” 。 医生给他开了一些常规药物 , 嘱咐回家吃药提高免疫力 。
之前苟林曾试图抢购抗病毒药 , 他发现“人们都在抢药 , 还有很多黄牛高价出售” , 小小一瓶被卖到了六七千 , 仍然一药难求 。
事实上 , 抗病毒药大多需要在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 病毒学者金冬雁提醒 , 在国外 , 像paxlvoid这样的抗病毒药主要提供给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有一种基础病以上的脆弱人群 , 并且需要在感染的早期服用 , 一旦发展为重症 , 该药就失去了效用 。
当新冠的感染基数变得很大时 , 情况也会变得更复杂 。 近期 , 病毒性肺炎和“白肺”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 人们忧虑由此带来的重症和猝不及防的死亡 。
受访的几位专家都向我们强调 , 并不是所有的肺部炎症都能称为“白肺” 。 临床上所指的“白肺”是指肺的受累程度比较大 , 通常人有明显的气短和呼吸衰竭表现的 。 白肺多发于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 , 发展为重症的概率较高 。 而近期网友热议和自诉的 , 大多是肺部有少量斑片影或者间质性改变 , 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白肺 。
专家提醒 , 一些抗原转阴的人去拍CT可能也会看到炎症表现 , 这是因为CT有“滞后” , 症状的顶点过后 , 肺部还需要两三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慢慢吸收炎症 。 但如果自身没有症状 , 并不一定需要特殊处理 。
不过另一位广州某三甲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天逸(化名)认为 , 这波感染的症状“既不像预估的那么轻 , 也不像武汉早期那么重 , 每个人感受不同 , 不能完全忽视 。 ”
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张牧云(化名)也发现最近一周的肺炎病人明显增加 , 她认为对此目前没有很好的解释 , 或许跟感染基数非常大有关 。 她也审慎地提醒 , 医生只能看到走进医院的病人 , 在急诊、ICU接诊的白肺病人的比例就会比其他科室更高 。 因此在没有一个更大范围的统计数据前 , 任何结论都为之过早 。
考虑到医院不同科室接诊病人各有侧重 , 我们分别采访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昌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张牧云(化名)、广州某三甲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天逸(化名)和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 , 结合他们的观察和研究来解析“白肺” 。
【以下为对话内容】
真正的“白肺”病人大多是高危人群
澎湃新闻:之前普遍认为奥密克戎主要攻击上呼吸道 , 目前发现有病毒肺的情况 , 为什么?
金冬雁:这是一个普遍性跟特殊性的问题 。 为什么不叫新冠肺炎了?新冠一般是不会引起肺炎的 , 但是它在一小部分人中会引起 , 特别是60岁以上的 , 还有60岁以下有基础病的人 ,
主要是因为他们免疫力差 , 或有其他的疾病 , 病毒感染以后 , 其他疾病就会加重——这跟流感病毒是一样的 , 跟其他的人类冠状病毒也是一样的 。
新冠病毒跟其他的病毒在这些人群里面引起肺炎 , 它的比例其实是相近的 , 并没有特别的高 。 只不过我们现在感染的基数比较大 , 所以这些问题就看出来了 , 并不代表新冠病毒不是主要感染上呼吸道 , 按国家的说法 , 90%还是感染上呼吸道 , 而不是别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