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农民患癌症晚期,用救命钱遥控指挥,为村民修4公里出山路

二〇一四年五月 , 窗外的阳光洒进病房 , 刚刚接受手术、切除了部分肝脏的黄元峰从病床上苏醒过来 。
他记得医生在看完系统的检查报告后 , 沉重地告诉自己已经罹患肝癌晚期 。
但手术后还可以延长一段时间的生命 , 多则两三年 , 少则几个月 。
这份诊断就像个计时器 , 他的耳边响起生命流逝的滴答声 。
光阴易逝 , 年轻时的豪言壮语还没来得及化为现实 , 二十多岁时与村里几个同龄人的约定仍振振有声 。
2014年农民患癌症晚期,用救命钱遥控指挥,为村民修4公里出山路
文章图片
“有生之年 , 我无论如何要完成夙愿 , 把路修通!”
他说 , 该行动起来了 , 跟死神赛跑 , 看看谁先到达终点 。
黄元峰的“终点”在哪里?他还有多长时间?要怎么跑?
肝癌晚期 , 决定完成修路夙愿
黄元峰 , 1969年生于广西桂林永福县 , 家住瑶族小江屯村 , 他居住的村子被重山环绕隔绝 , 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是一条难行的黄泥路 。
每逢下雨 , 黄泥路处处积水 , 泥泞不堪 , 车子容易抛锚 , 行人容易跌倒 。
而偏僻的山寨生活贫苦 , 村里人很多人都要外出打工 , 恶劣的交通条件一直让村民发愁 。
2014年农民患癌症晚期,用救命钱遥控指挥,为村民修4公里出山路
文章图片
二十多岁时 , 黄元峰到了外出闯荡的年纪 。
他看着破烂的黄泥路 , 与身边的同伴立下誓言 , 等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改变现状 , 为村里修出一条好路 , 而且是一次就修好 。
谁知世事无常 , 生活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 黄元峰的身体状况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他要在仅剩的这段时间里兑现自己当初的诺言 。
黄元峰在外打工的二十几年 , 吃穿用度比较俭省 , 有一些积蓄 , 但是要用来修路还差得远 , 得向乡亲们借钱 。
村民们知道黄元峰的为人 , 也很支持他的想法 , 村里有三家人一共借给他八万元 , 也不要求他写借条 , 只说希望修路能顺利 。
除了村民的支持 , 黄元峰更是得到家里人的很大助力 。
2014年农民患癌症晚期,用救命钱遥控指挥,为村民修4公里出山路
文章图片
儿子黄章斌很理解父亲的愿望 , 想到修路是件大工程 , 思考过后辞去工作从南宁回乡 , 帮助父亲料理事务 。
女儿黄通慧从小聪明好学 , 当年摘得县里的高考文科状元 。
得知黄元峰决定修路时 , 她向正在就读的广西大学说明情况 , 申请了休学 , 踏上返乡的路照顾父亲 。
为了把路修得科学合理 , 黄元峰查阅了资料 , 请教了他人 , 决定放弃目前的泥路 , 重新规划一条新路线 , 因此他时常出门进行实地勘测 。
直到2014年11月底 , 黄元峰深思熟虑的新路线规划好了 , 可以到线路现场进行工作 。
每天早晨6点 , 女儿黄通慧就与他出发同去工地 。
2014年农民患癌症晚期,用救命钱遥控指挥,为村民修4公里出山路
文章图片
在此之前 , 黄通慧要将父亲的中药熬好 , 准备好家人的早餐 , 出发时她还会带好做午饭要用的厨具 , 中午俩人就待在工地上解决午饭 。
黄通慧说 , 她不懂如何修路 , 但她可以给工人们做午餐 , 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
工地条件艰苦 , 很多东西用起来都不称手 , 但父女俩就这样搭起简易的炉灶 , 生火做饭 , 给大家提供温热的午饭 。
在黄元峰规划的路线上 , 修路工程按照计划进行着 , 父女俩站在这里 , 周身还满是黄土 , 但仿佛能看见有条水泥路蜿蜒向远方 。
在瑶族小江屯村开路不是易事 , 这里地况复杂 , 岩石和泥土混杂 , 少不了大型挖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