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60周年:六院骨科形成“世界上最大再植中心”

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60周年:六院骨科形成“世界上最大再植中心”
文章图片
今天是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60周年 。 1963年1月2日 , 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获得成功 。 走过一甲子的岁月 , 采访人员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获悉 , 目前 , 上海六院每年要实施1000多例断肢再植手术 , 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 , 并创建了一系列新技术 , 六院骨科以其患者之众、类别之多、技术之高、规模之大而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再植中心” 。
19岁的花季少女 , 在与朋友打闹间发生意外:左手中指上的戒指因被某种东西挂住 , 经迅速剧烈的外部力量撕扯 , 将手指皮肉撕脱 , 紧急送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时 , 医生看到的是一根“白骨” , 就像从手上脱掉手套一样 , 整个手指的皮肤软组织包括神经、血管及指甲甲床等全部剥脱……
姑娘才19岁 , 该如何回应她对于生活的期盼?
六院骨科专家围绕修复重建方案展开了一次次会诊 。 7厘米的手指需要做全手指修复 , 不仅要考虑外在形象需要 , 更要考虑内在血液供应、神经感觉及肌腱功能需要 。 经周密的术前讨论与充分准备 , 主刀医生周征兵最后决定选取右足踇甲瓣及足背皮瓣作为供体修复中指 , 再用髂腹股沟区的旋髂浅穿支皮瓣修复足部供区 , 完整保留了足部的5个脚趾 , 力求再造手指的同时使供区损伤最小化 。
13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 , 决定手术成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质量的血管吻合 。 “三根粗细只有0.3毫米的动静脉血管 , 在显微镜下 , 用肉眼几乎不可见的丝线缝合五针 , 以此重新恢复血液循环 。 ”周征兵表示 。
如今 , 女孩受伤的手指已恢复了有血有肉的样子 , 并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 , 手指活动度显著提升 。
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60周年:六院骨科形成“世界上最大再植中心”
文章图片
让女孩重拾对生活向往的 , 正是“中国断肢再植的摇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
1963年1月2日 , 面对一位右手腕完全切断的青年工人王存柏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生带领团队经8小时奋战 , 完成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 。 自此 , 中国在显微外科领域开始飞速发展 , 60年来 , 六院骨科也始终把断肢再植和显微外科技术作为学科发展的传统技艺 , 并不断创新、精益求精 。
“目前我们已经在开展0.2毫米的血管移植与吻合手术了 , 这意味着以前不能做的超显微手术 , 现在也能做了 。 ”市六医院副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张长青教授表示 , 随着时代发展 , 工伤大量减少 , 但大到车祸、小到戒指撕脱伤这样的意外伤害仍在不断发生 。 保肢 , 对患者来说就是一生一次的机会 , 每台手术都可能影响病人一生的幸福 , 这推动着医生不断追求技术的进步 。
“最初可能只是为了修复重建患者的劳动功能 , 之后从整体理念出发 , 关注到了患者外观形象的修复 , 如今从身心一体出发 , 我们希望修复重建的是患者对于生活的希望 。 ”张长青教授说 。
目前 , 六院骨科的保肢团队累计诊治患者20000余例 , 将保肢率由先前的32.43%提高到64.43%;与此同时 , 创建了桥式交叉皮瓣移植、新型组合皮瓣移植和残肢皮瓣移植等一系列保肢新技术 , 推动了国际保肢水平的巨大飞跃 。
如今 , 六院骨科以学科齐全、综合实力见长 , 形成“航空母舰”级大骨科 , 设有修复重建(含断肢病房)、创伤、关节、关节镜、脊柱、骨肿瘤、小儿、足踝等8个专业、12个亚学科 , 为国内之最 。
在疑难病的诊断能力方面 , 六院骨科始终处于国际水平 , 包括股骨头及骨坏死的手术治疗、严重复杂肢体损伤的保肢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等7项国际技术 。 医院拥有骨科Hybrid复合手术室、天玑手术机器人、MAKO关节手术机器人、Brainlab导航系统、3D超清手术显微镜、EOS等先进骨科诊治设备;具有完善的急诊救治及复合伤救治体系、多学科联合诊治的团队 , 提供全面的骨科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