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牧歌嘹亮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安宏杨飞飞
入夜的贵州思南街头 , 食物的香味指引着我们找到一片灯火通明的美食天堂 , 在这个滨江城市的小吃街里 , 小肉串最能惊艳食客的味蕾 。
店老板告诉我们美味的秘诀:“这是选用了许家坝万亩草场生长的思南黄牛肉 。 ”
地处武陵山腹地 , 许家坝镇位于乌江西岸 , 山环水绕 , 是发展特色养殖的“宝地” 。 撑起小肉串这道美味的 , 正是这里欣欣向荣的黄牛养殖业 。
用好资源寻好路——
黄牛产业是强镇富民的首选
“这种牛成年后可达1200多公斤 。 ”许家坝镇潘家宅村鸿胜黄牛养殖场 , 田波指着几头肥壮硕大的黄牛兴奋地说 。 在他的身后 , 100多米长的牛栏里 , 120多头思南黄牛、西门塔尔等品种的牛在悠闲地进食 。
3年前 , 在外打拼多年的田波返回家乡 , 投入140多万元 , 在村口的石山半山腰硬生生挖出了一块狭长平地 , 搞起了养牛 。
从最初的十几头 , 到现在近一百多头 , 田波养牛养出了经验 , 也养出了财富 。 “如果是附近脱贫户来我牛场买牛犊 , 我会每头都给他们优惠价 。 ”田波希望 , 周边村民都养起牛 , “有钱大家赚 。 ”
武陵山区牧歌嘹亮
文章图片
许家坝是思南县的养牛大镇 , 目前肉牛存栏近两万头 , 户均超过2头 。 该镇也因此吸引周边乡镇和区县众多养殖户前来参观学习 。
在别人看来 , 许家坝是发展种植业的好地方 , 但在许家坝镇党委书记田景军眼里 , 这里依旧拥有搞生态养殖独特的资源禀赋 。
“这里的群众有养牛传统 , 养牛经验丰富;这里海拔适中 , 气候温和 , 而且有平坦的坝区 , 是天然牧场 。 ”人员、气候、场地和饲料齐全 , 许家坝镇党委书记田景军介绍 , 镇里因地制宜把黄牛产业打造为主导产业 , 还探索出了“企业+农户”、大户领养、小户大养、村企村社合一四种发展模式 , 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发挥好 , 把产业短板补齐 , 全力以赴把养殖规模扩大 。
政府强力推进 , 政策大力扶持 , 市场需求旺盛 , 群众养牛积极性空前高涨 , 全镇现有肉牛养殖户1263户 , 肉牛存栏量即将突破两万头 。 “家有三头牛 , 生活不用愁” , 黄牛产业已成为许家坝老百姓致富的朝阳产业 。
见招拆招解难题——
全力以赴把牛养“好”养“值”
“养牛对我来说 , 是从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成长过来的 。 ”蒲家寨村村民谭冲是个“80后” , 只因怀揣着一个养牛梦 , 毅然放弃车行生意 , 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 谭冲从一个养牛新手 , 不断地学习、探索 , 逐渐成长为许家坝镇一名经验丰富的养牛能人 。
谭冲原本自己只有几十头牛 , 第一年就遇到资金、饲草等各种各样的困难 。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 , 他获得了养殖技术服务和银行的金融信贷 , 还为他的养殖场修建了300多米的产业路 。 如今 , 谭冲的养殖规模顺利扩大了109头牛 。
许家坝镇将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寨 , 放大资源优势 , 强化政策带动 , 优化服务保障 , 集小规模成大群体 , 加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
武陵山区牧歌嘹亮
文章图片
基础设施怎么建?把黄牛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 , 大力发展集约化规模化黄牛养殖基地 , 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向黄牛产业倾斜 , 有效解决了黄牛养殖户出行难、运输难问题 。
钱从哪里来?联合金融机构 , 出台金融扶持养牛政策 , 通过金融政策宣传进农户、进村寨、进养殖场的服务方式解决群众养牛资金困难的问题 。 同时 , 出台系列优惠政策 , 对龙头企业、标准化示范场和养殖户进行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