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粮食全链条减损 让节约变增产

本文转自:新疆日报
推进粮食全链条减损 让节约变增产
文章图片
温宿县克孜勒镇农民在粮站交售小麦(摄于2022年6月28日) 。 该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及绿色储粮技术 , 实现节粮减损 。 □艾则孜·沙木沙克摄
推进粮食全链条减损 让节约变增产
文章图片
昌粮集团呼图壁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县城仓库工作人员将原粮装载上车(摄于2022年9月13日) 。 该公司5个粮站仓库从8月开始出粮 , 保证了储备粮常储常新的同时 , 还能随时用于应急加工 , 以供应市场 。 □何龙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采访人员刘毅
2022年 , 全区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 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实现三增长 , 粮食实现连续7年增产 。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升 , 近几年粮食持续稳产增产 , 但透过增产的表面探究生产各个环节 , 就会发现粮食增产丰收实属不易 。
近年来 , 全区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 多措并举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和科学防灾减灾 , 付出大量精力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 同时 , 随着淡水、耕地等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 , 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 , 增产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
“开源”的难度不断增大 , “节流”的重要性则不断显现 。 近年来 , 全区各地强化减损就是增产意识 ,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共抓 , 大力推进全环节全链条减损 , 系统化降低粮食损失和浪费 , 让节约变增产 , 让增产更稳定 。
机收减损
生产环节的新理念
如今 , 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 , 通常建立在机械化、集约化的生产基础上 。 然而 , 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推广 , 特别是机械化采收的广泛运用 , 也带来了更多浪费的隐患 。
“机器不像人工 , 虽然作业速度快 , 但要是控制不好 , 机收小麦的损失可不小 。 ”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小麦种植大户冯汝刚说 , 小麦机械化收获要经过收割、筛选等多个环节 , 每个环节都需要良好的调试 , 才能确保收获环节的低损失率 。
以我区小麦产能估算 , 机收损失率平均降低一个百分点 , 可增收1.7亿公斤粮食 , 相当于增加粮食种植面积35万亩 , 机收减损意义重大 。
“过去图快 , 现在要又快又好 。 ”冯汝刚说 , 同样一块地采用相同的机具进行机械化采收 , 损失率可在1%—3%之间浮动 , 每亩地的产量能差10公斤左右 。
丢掉这一个百分点 , 在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中 , 就是巨大的浪费 。 为了堵上这一漏洞 , 冯汝刚和他的生产团队不断改进机械采收的工作方法 。
“机器下地收获前我们要对麦田进行全面测量 , 对小麦产量、含水量、麦田地势进行摸底 。 ”冯汝刚说 , 农机手会根据数据调整收割机割台高度、行进速度等各项参数 , 使其适应麦田特征 , 从而将收获损失降到最低 。
2022年 , 冯汝刚管理的1500亩小麦的机收损失率已降至1%以下 , 损失率明显低于作业质量标准 , 相比过去2%左右的损失率 , 实现增产小麦近9吨 , 节粮增收效果非常明显 。
2022年以来 , 为了提高农作物机收减损水平 , 我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开展专题培训特别是新农机手培训、巡回指导等工作 , 推动实现按标收获、按规作业 , 增强农机手和农户机收减损意识 , 引导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把作业质量要求列入与农户签订的农业生产托管或作业服务合同 , 严把质量、严控损失 。 同时 , 引导农机产销企业改进售后服务 , 加强田间技术指导 , 引导农户和农机手选择合适机具、适宜割期 , 千方百计避免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