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业达医院儿科:坚守岗位 守护“祖国花朵”

烟台业达医院儿科:坚守岗位守护“祖国花朵”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月3日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 , 冬季流感加上新冠感染首轮高峰冲击 , 儿科患儿较往年呈倍数剧增 。 伴随着医护感染人数的增加 , 儿科面临着严重的人手不足 , 就诊“求大于供”的情况 。 在这种情况下 , 每一位儿科工作者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全力保障儿科诊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
烟台业达医院儿科:坚守岗位 守护“祖国花朵”
文章图片
“对我们来说最难受的不是发烧 , 是嗓子 。 这个病毒感染后嗓子都疼得要命 , 但是再怎么疼也要说话 , 因为问诊需要不断和孩子还有家长交流 。 嗓子又痛又干 , 哑的不行 , 有时候还一上午都不能喝一口水 。 ”儿科主任赵汉庆今年已经59周岁了 , “阳”后本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 但面对着科室人手紧缺的情况 , 刚有所好转的他便果断返回了工作岗位 。 “门诊一上午大概要看40多个患者 , 经常从七点半到单位 , 一直看到十二点半才能结束 。 儿科发热门诊那边任务更重 , 一个班下来要看二三百人 , 穿着防护服 , 不能喝水 , 但是大家都在坚持 。 ”
此次疫情进展迅速 。 每一位儿科医生都深深知道儿科发热门诊的重要性 , 患儿年幼、发病急、病情复杂、风险极高 , 极易出现热性惊厥、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 尽管一开始大家就做好了患儿数量激增、医务人员减员的的思想准备 , 但谁也不曾想 , 从发热门诊第一个大夫中招倒下 , 后面的人以每天2-3人的速度倒下 。
“接二连三的大夫感染 , 儿科发热门诊所剩无几的人员已不足以支撑越来越严重的局面 。 但是再难也要保证发热门诊的正常运行 , 再难也要保证发热患儿能看上病 。 ”负责儿科发热门诊的儿二科副主任王莲说 。 于是 , 依然坚持在岗的大夫开启了轮流转模式 , 白天在病房查房看病 , 晚上到发热门诊坐诊 , 医院也紧急协调了支援力量前来支援 。 变态反应科主任于宏、儿童保健科主任张善林 , 这些老儿科专家也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发热门诊 。
“没办法 , 现在形势就是这样 , 主任、老专家 , 这个时候都是医务工作者 , 都应该承担医生的这份责任 。 ”儿童保健科主任张善林今年也已经52岁了 , 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工作经验的老儿科人 , 他和赵汉庆主任一起 , 坐镇儿科门诊 。 “我前几天‘阳了’ , 休息了两天 , 第三天就回来上班了 。 科里同事让我再休息休息 , 说实话 , 现在这个情况能休两天已经很奢侈了 , 有的同事发着烧都还在一线坚持 。 这种情况下 , 我既是党员又是主任 , 关键时刻我得顶上 。 ”
在他们的带领下 , 儿科其他大夫也鼓足干劲 , “阴性”加班加点继续顶着 , “阳性”症状刚有好转就主动提前返岗 。 身体不允许的 , 就一天上2个小时 , 3个小时…… , 能分担一点是一点 。 自觉身体不错的就连轴转 , 不分白天与黑夜 。 因为大家都很着急 , 发热门诊那么多的患儿在等着 , 其他同事也在带病坚守 。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 他们是好医生、好同事 , 但却不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好子女 。 张善林主任的妻子也是一名儿科医务工作者 , 两人忙起来 , 时常几天都见不着面 , 家里更是顾不上 。 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去看望年近90岁的母亲了 , 担心自己身上的病毒会传染给老人 。 每天只能忙里偷闲 , 给母亲打个电话 , 叮嘱的再多也还是放心不下 , 有时候老人接电话晚了 , 就会十分担心 。 “有时候真觉得挺对不起家里的 , 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 , 就要义无反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