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们——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们——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文章图片
12月 , 北京疫情形势有了新的变化 , 疫情防控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 。 北京市结合“新十条”措施 , 着重强调: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 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均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诊室 , 增派人员力量 。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最靠近居民的医疗机构 , 这些设置在社区中的“医院” , 每天为千百户家庭解决最实际的就医问题 , 是正在和病毒抗争的居民的定心丸 。
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们——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北京世纪坛医院现有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 1个门诊部 , 这五个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不足百人 , 而他们是万余名居民心中最亮的星 。
一、为高龄居民保驾护航
面对新冠病毒 , 高龄老人更容易出现重症 , 高龄老人大多数有慢性病 , 合并肺部感染 , 而且行动不便 , 很难到路途远的医院就医 , 需要更多、更细致的社区医疗服务 。
科技部社区就是一个高龄社区 , 社区内有100多岁的老人 , 还有几十位90岁以上的老人 。 北蜂窝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科技部社区中 , 站里的医务人员协助老人们居家治疗 , 帮助需要急诊治疗的老人到医院就医 。 随着疫情的发展 , 医务人员也陆续感染 , 站里每天有大量患者来站内咨询、取药 , 医务人员虽然人手不足 , 但仍旧做到了保证居民用药、提供诊疗服务 , 保障着这个高龄社区的居民健康 。
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们——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文章图片
二、让居民有药可用 , 有医可询
由于疫情的发展 , 会城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纷纷被病毒感染 , 最难的时候站里只有一名医务人员 , 然而居民的就诊需求是越来越大的 , 每日的就诊量可达二百余人次 。
医务人员纷纷高烧、头疼、嗓子发不出声音 , 但是大家都心系:居民就医怎么办?患者用药怎么办?于是 , 医务人员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开启家庭医生和借药模式 , 为居民坐镇后方” 。
站内一位大夫专门接听“24小时家庭医生服务电话” , 发烧在家的她不管白天还是晚上 , 有电话必接 , 时刻响应居民的求助和问诊 。 除了家庭医生服务热线 , 站里的电话也有人值守 , 指导患者用药 , 还帮助一位95岁的阳性老人转诊 。 虽然暂时没有开诊 , 但24小时电话咨询每日也可达百次 , 最大限度的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 。
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们——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文章图片
为了解决居民急切的用药需求 , 站里用借药的办法为患者提供应急药品——患者先付押金拿药 , 等服务站正常开诊后 , 再完成挂号开药流程 。 服务站还为居民建立了微信群 , 发送健康宣教、穴位按摩视频 , 定期回答健康咨询问题 。
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们——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文章图片
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们——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文章图片
无论在前方还是后方 , 站里的医务人员一直在坚守 , 他们秉持着一个信念:“让居民在紧急情况下有药可用 , 有医生可咨询 。 ”
三、做群众最坚实的“医”靠
每天早上不到八点 , 复兴门铁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小院里就排起了长队 , 每天的平均诊次从两百多人增加到四百多人 , 天气越来越冷 , 为了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 医生们一上午也喝不上一口水 , 坚持着给患者看病开药 。 为应对增多的人流 , 站里在做好预约接诊的基础上 , 对来院就诊、配药的患者进行分流 , 并做到有序接诊 。
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们——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