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走红,白桃呢?( 三 )


安史之乱后 , 唐朝御园被废 , 据魏风华在《被封印的唐史》一书中钩沉 , 乾元二年(759年 , 此时安史之乱已爆发四年) , 杜甫在秦州(今属甘肃省天水市)的破败寺庙中看到一株金桃树 , 写诗称:“麝香眠石竹 , 鹦鹉啄金桃 。 ”可见金桃在民间不罕见 , 只有皇家才把它当宝贝 。
日本学者中野美代之在《三藏法师》一书中提出 , 金桃可能是巴旦木果 , 曾被误称为大杏仁 , 可巴旦木果不会“大如鹅卵” 。
作为桃子的原产国 , 中国积淀了深厚的桃文化 , 桃子被认为是长寿、多子、美丽的象征 , 这与桃树特性有关 , 所谓“桃三、杏四、李五年 , 枣树当年就还钱” , 桃树生长快 , 三年可结果 , 且产量大 。
桃子的多子、美丽等寓意也传向欧洲 , 在文艺复兴时的油画中 , 画面中有桃子 , 就意味着对生育的祝福 , 但长寿含义却消失了 。 因为野生桃树的寿命长达350年 , 可人工培育品种一般只有20年 , 极少数能活到50年 。 欧洲人只见过培育种 , 没见过野生种 , 在他们看来 , 桃树并不长寿 , 亦无法理解寿桃的隐喻 。
黄桃走红,白桃呢?
文章图片
卡拉瓦乔(1571-1610)绘《捧果篮的男孩》
美国最大入侵物种
1539年 , 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多·德·索托率600人在今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附近登陆 , 可能是他们给美洲带去了桃子 。 桃子因此被称为“第一个生物入侵美国的物种” , 也是迄今为止 , “规模最大的生物入侵美国的物种” 。
1683年 , 英皇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赐予小威廉·佩恩(他的父亲是英国海军上将 , 父子同名) , 以抵偿欠其家族的1.6万英镑债务 。 小威廉·佩恩大量吸纳欧洲移民 , 使费城迅速成为当时美国的最大城市 。 他发现 , 费城附近印第安人擅种桃 , 他记录道:“这里也有桃子 , 而且非常好 , 数量还多 , 没有桃子的印第安种植园是不存在的……他们会用桃子做一杯令人愉快的饮料 , 我认为不逊色于英国的任何桃子 , 除了真正的纽因顿桃 。 ”
小威廉·佩恩自己也种桃 , 他说:“印第安人有比我们更多且更好的桃种……我见过他们种出的、周长12或13英寸(30.5至33厘米)的黄桃 。 ”
不过 , 100多年后桃子才真正商业化 。 美国南北战争前 , 甘蔗、烟草等劳动力集中的产业 , 因使用黑奴 , 遭广泛抵制 , 意外促进了种桃业的发展 。 桃树易打理 , 适应力强 , 小庄园也可大量种植 。 美国佐治亚州因产桃多 , 被称为桃州 。
在桃子不受重视的时期 , 美国的一些培育种流落到荒地 , 成了野生种 。 在商业刺激下 , 美国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度远超其他国家 , 部分品种又传入中国 。
绝大多数美国桃是黄桃 。 因白桃水分大 , 口感软 , 运输中易被擦伤 , 且西餐多烘烤 , 白桃烤后成糊状 , 造型欠雅 , 反不如口感酸的黄桃受欢迎 。
白桃罐头能否逆袭?
上世纪初 , 美国罐头横扫全球市场 , 引起国人焦虑 。 1916年 , 李嘉瑗在《制桃子罐头法》(刊发于《实业浅说》杂志)一文中称:“单是由各国输入我中国的各种罐头 , 每年值六七百万 , 然所用的东西 , 均是我们本国有呢 , 就是不懂制造的法子 , 所以损失这样大利 。 ”
李嘉瑗用白桃做罐头 , 须另加明矾三钱(白桃煮后会混汤 , 用明矾澄清)、硫酸曹达一钱(即硫酸钠 , 防腐剂) 。
据于新华的《罐头食品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对策》钩沉 , 1906年 , 上海的粤商从西方购入设备 , 成立泰丰公司 , 是为中国罐头之始 , 时国人消费力弱 , 产品多出口 。 1949年 , 全国年产罐头仅484吨 。 1954年起 , 我国开始向苏联、东欧出口罐头 , 1959年全国产量16万吨 , 出口1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