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吸入疗法3000年前就有了?“简单”到“细缓”的黑科技蜕变丨奇点深度( 二 )


从现有的肺部给药研究来看 ,吸入药物会因颗粒大小的不同沉积在肺的不同区域 。
例如 , 直径大于5μm的颗粒主要沉积在胸外区的口咽;直径在1-5μm之间的颗粒 , 能沉积在上支气管区域的大气道和导气道中; 直径在1-2μm的颗粒 , 能沉积在下支气管区域的小气道和肺泡中;那些直径小于1μm的颗粒 , 能沉积到小气道和肺泡或被呼出 [8 , 9]。

大小|吸入疗法3000年前就有了?“简单”到“细缓”的黑科技蜕变丨奇点深度
文章图片

▲ 不同颗粒大小的药物能覆盖的肺区域
至于哮喘这种疾病 , 患者的大、小气道都存在炎症反应;而且 小气道中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大气道(P<0.05)[10]。 因此 , 理想状况下 , 吸入药物最好能覆盖大小气道 。 也就是说 ,气雾中要保证有足够多的1-2μm超细颗粒 。
在解决了气雾颗粒大小之后 , 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患者的手-口协调性 。
一般而言 , DPI产生气溶胶的动力来源于患者的主动吸气 , 因此几乎不存在手-口不协调的问题; 不过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或者存在气道功能受损情况 , 就可能出现吸气能力不足的问题 , 这会导致吸入药量不足[11 , 12]。 因此 , 与DPI相比 ,pMDI的使用范围要更广一些 。
然而 ,传统pMDI要求患者在激发装置时同步吸入药物 , 如果患者手-口协调性差 , 就会导致药物损失在空气中或沉积在咽后壁 , 肺部递送量必然减少[11 , 13]。
不难看出 , 要设计制作出更优秀的吸入装置 , 至少需要控制好两个关键指标: 药物颗粒大小 , 气雾速度与持续时间[14]。 为了实现更小的药物颗粒 , 有的装置使用了共悬浮技术;为了降低气雾速度 , 采用了储雾罐 。 值得一提的是 ,凯西制药以Modulite ? 技术为基础开发的超细缓雾pMDI装置 , 很好地兼顾了以上两个指标。
超细 , 让气雾布满整个肺部气道
为了做到超细颗粒 , Modulite ? 采用氢氟烷作为抛射剂 , 再辅以特定的共溶剂和非挥发成分 , 调节气溶胶颗粒大小 , 最终保证 颗粒的总气体动力学中位数直径(MMAD)达到了1.4~1.5μm的水平[15]。 这意味着 , 采用Modulite ? 技术喷出的气雾颗粒 ,一半的颗粒直径在1.4~1.5μm及以下 。

大小|吸入疗法3000年前就有了?“简单”到“细缓”的黑科技蜕变丨奇点深度
文章图片

▲ Modulite ? 技术获得超细颗粒的原理
有研究比较了MMAD为1.5μm、3μm和6μm的颗粒的肺部沉积情况 , 发现三者的肺总沉积分别为56.3%、51.0%和46.0% , 小气道分布率分别为43.9%、34.3%和24.6% [16]。 不难看出 ,MMAD为1.5μm的颗粒总肺沉积最大 , 小气道颗粒含量大 。
还有研究发现 , MMAD为1.5μm的超细颗粒倍氯米松福莫特罗(BDP/F)能贯穿整个支气管 ,其中2/3沉积在大气道 , 1/3沉积在小气道 , 实现了大、小气道均匀分布[17]。
接下来再看看Modulite ? 技术是如何解决气雾速度与持续时间问题的 。
缓雾 , 让每一揿都能与呼吸同步
正如前文所提及 , 传统pMDI对患者的手-口协调性要求较高 。 如果患者使用时手-口不协调 , 难免会导致药物损失在空气中或沉积在咽后壁 。 且不说这样比较浪费 , 由于进入肺部的药量少 , 治疗效果恐怕也难以保证 。
Modulite ? 技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 ,控制气雾运行速度和持续时间 。 试想 , 如果气雾喷出的足够慢 , 且持续的时间足够长 , 手-口协调性差的患者必然也能吸入足够的药物 。
由于Modulite ? 技术用的抛射剂是氢氟烷 , 它就有了先天优势 , 因为 氢氟烷抛射剂的速度本身就比氟利昂慢[18]。 为了进一步延缓气雾速度 ,Modulite ? 技术还 改变了喷嘴口径和形状 , 这样就可以进一步调节气雾速度[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