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一座老宅 “盘活”一个古村( 三 )


采访中采访人员了解到 , 村里因为民宿产业的兴起 , 带动了人才技能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 , 无形中壮大了乡村人才队伍 。
在黟县 , 当地已经注意到这种民宿产业与乡村人才队伍之间的良性互促关系 。 政府出面 , 依托乡村客栈联盟 , 结合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民宿管家大赛 , 加强客房管理、服务礼仪、烹饪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培训 , 增强民宿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 引导本土民宿业主向外来精品民宿业主学习借鉴 , 提高其个人素养、服务质量和规范化运营水平 。 强化民宿经营业主良好卫生习惯 , 完善消毒柜、灭火器、应急灯等配套设施 , 规范客房打扫、卫生保洁的规程 , 提升民宿整体环境 。
在歙县 , 当地也已累计组织90余家民宿参加2020年安徽省民宿大会、2021年黄山市民宿大会以及黄山市“徽菜名师带徒”培训活动 , 指导歙县民宿协会举办民宿(农家乐)茶艺花艺培训班 , 提升民宿业主、民宿管家技能 。
“下一步将鼓励青壮年、大学生返乡创业 , 调整优化民宿经营主体结构 。 ”程寄县介绍 , 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 提高从业人员服务理念、管理水平、文化品位 , 努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民宿主人” 。 加大招引力度 , 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深谙文化创意、精通营销宣传的投资者、设计者参与建设和经营 。
当村里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 村子也就越来越有活力 。
改革创新
让更多老宅“复活”
一座老宅转身为民宿 , 除了建筑的修复、经营理念的落地外 , 相关政策的持续优化跟进 , 改革的深入推进 , 更为重要 。
以消防为例 , 如果按照城市酒店消防的标准 , 没有一家民宿能达标 。 为此 , 黄山市针对民宿产业发展的需要 , 特事特办 , 出台了相应的消防管理标准 , 将民宿产业纳入特种行业进行管理 , 破解了现实的难题 。
采访中 , 许多民宿业主、政府人士都表示 , 古民居改成民宿经营 , 是市场在推动 , 但政府不管理就会失控 。 管理中常遇到现有政策等难以适应新业态的发展 , 怎么办?“我们向改革要动力 , 在现有政策框架内最大限度推动改革创新 , 破除一些体制和机制的阻碍 。 ”吴小胜说 。
“两山银行”是大家对黄山市两山转化运营有限公司的昵称 。 2021年初 , 黟县成立“两山银行工作专班小组” , 由县国投集团牵头成立了“两山银行” , 通过重塑自然资源资本化融资主体 , 由原有的政府融资平台转变为现代化市场主体 , 通过摸底县域内闲置资产资源 , 将零散的生态资源集中化收储或整治成优质资产包 , 同时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 , 实现了资源向资产、资本的转变 。
走进位于黟县碧阳镇的朴蔓农场 , 四面青山环绕 , 绿水中流 。 游客们可以在农场里体验农事、与萌宠互动、露营野餐、观赏酿酒 。 农场的蔓廊更是一条轻生活的长廊 , 里面有书吧、酒吧、茶吧、咖啡吧、乡村音乐吧 , 可以沉浸其中 , 享受慢生活 。
该农场是黟县碧阳镇借助“两山银行”平台 , 通过收储村集体废弃厂房、租赁村民闲置房屋、流转千亩低效抛荒地等形式打造的农业休闲综合项目 。 农场采取种植、加工、体验、销售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 以收取租金、参与务工、入股分红、合作经营、推广电商等方式 , 带动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共同致富 。
“农场建成以来 , 使用本村劳动力从事临时性用工1万余人次 , 平均每人增收1.4万元 , 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1.8万元 。 ”朴蔓农场负责人说 。
“近年来 , 我们注重完善各项制度 , 大胆改革创新 , 破解了民宿要素、规划和管理三方面制约 。 ”程寄县介绍 , 通过深入开展“民宿联审”“两山银行”等重点领域改革试点 , 探索集体土地流转试点工作 , 把宅基地确权物化下来 , 让民宿业主吃下“定心丸” 。 着眼国际一流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 , 严把民宿管理关口 , 发布全省首个民宿团体标准《民宿管家服务规范》 , 创新举办民宿管家技能大赛 , 成立全省首家民宿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