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菜市场 尽享城市烟火气

“打卡”菜市场 尽享城市烟火气】本文转自:北方网
天津北方网讯:马上迎来兔年春节 , 市民陈涛早早列好了年夜饭的菜单——清蒸帝王蟹、香煎三文鱼、冬笋腊肉、四喜烤麸……十六道菜色中 , 四分之一都是今年的新增菜品 。 “咱天津人就好吃海鲜 , 螃蟹、皮皮虾 , 都是春节必备 。 今年我想换换口 , 来点洋气的 。 另外 , 这四喜烤麸、冬笋腊肉也都是地道的南方菜 , 搁以前也算是稀罕物了 。 如今去菜市场看看 , 各种原料都能找到!”这两年 , 一些时令性很强、很有特色的南方菜也逐渐摆上了天津家庭的餐桌 , 为陈涛这样热衷“研究吃食”的“老饕”们打开了广阔的“战场” 。
“人间烟火味 , 最抚凡人心” , 菜市场里有着超市无可替代的城市烟火气 , 特别是自2021年1月《天津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实施以来 , 越来越多的菜市场通过智能化升级、多种服务提升 , 重新焕发了生机 , 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来 。 兔年春节到来前夕 , 采访人员走访了天津多个菜市场 , 探一探这些菜市场是如何留住商户、吸引更多消费者的 。
年轻人也爱逛菜市场
对于掌管家中伙食的长辈们来说 , 菜市场无疑是他们最常光顾的地点 。 而近两年 , 菜市场的顾客群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 , 越来越多的“特色菜市场”成了一些深耕本地题材美食博主钟爱的内容 , 甚至成为他们的流量密码 。 在这些视频的一条条评论中 ,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被身边的“烟火气”吸引 , 悠闲地走在去往菜市场的路上 。
芮芮家住在河西区古海道新美菜市场附近 , 她对于菜市场的原始记忆几乎都和父母有关:跟着爸妈在市场里挑选蔬果、讨价还价 , 拎着大大小小的提袋满载而归 。 最不喜欢的是水产摊 , 总是湿湿滑滑的 , 满鼻子的腥气 。
上班以后 , 芮芮每天早出晚归 , 常常错过菜市场的营业时间 , 几乎很少再踏进去 。 但是眼看着市场外檐翻新 , 周边各类商户进驻 , 窄窄的古海道成了热闹的小型商业街 , 她感受到了菜市场汇聚的人气 。 直到去年的一个周末 , 她充当劳动力陪妈妈去菜市场采购 , 才忽然发现了这里的吸引力 。 “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让菜市场感觉更亲切了 。 ”芮芮告诉采访人员 , “去超市买菜就是看价、结账 , 虽然过程方便快捷 , 但没有交流 。 跟着妈妈去转了一圈菜市场 , 我发现她跟许多摊主相熟 , 买菜的时候偶尔还会热络地聊上两句 。 ”不仅如此 , 品类丰富、价格实惠、食材新鲜已经是一座座菜市场的“基本修养” , 它不仅能满足大家日常的饮食需求 , 而且是平价菜品和小吃的聚集地 。 芮芮说:“现在我也能体会到爸妈逛菜市场的快乐了 。 ”
“打卡”菜市场 尽享城市烟火气
文章图片
位于和平区的贵阳路副食综合商场是本市历史悠久的副食商场之一 , 也是最早一批进行标准化改造的菜市场 , 这里的客流近一半都是中青年人 。 “我们这儿的熟客好多都是周边学校的家长 , 妈妈们送完孩子一起结伴来买菜的特别多 。 ”一位蔬菜摊主告诉采访人员 , “与老年顾客相比 , 年轻人更关注蔬菜的质量和品相 , 而且特别喜欢新奇的食材 。 比如冬笋前阵子还没下来 , 就已经有顾客追着问了 。 因为有需求 , 所以我们备货也更齐全 。 尤其是周末 , 年轻人来逛菜市场的更多 , 我们还会追加十几种南菜特菜 。 别看我们菜摊才几平方米 , 蔬菜种类可有160多种 。 ”位于市场一角的海鲜区 , 别看面积不大 , 3位工作人员可一直在忙碌着 。 “现在年轻顾客越来越多了 , 好多人不会拾掇海鲜 , 我们的服务就得跟上 。 别看我们是3个人 , 有时候也忙不过来 , 有人负责清洗 , 有人负责宰杀、切片、打花刀 , 还得有人看摊 。 ”店主告诉采访人员 。 这时 , 旁边一位逛了市场来取鱼片的顾客也帮腔道:“没错 , 有的海货你不知道怎么吃 , 老板还能给你出个菜谱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