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释放集聚叠加效应( 二 )


夯实园区基础 。 采取“四高工作法” , 全力推进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 各类园区核心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 , 建生产道路(机耕道)46.5公里、整治山坪塘24口、沟渠10.4公里 , 升级园区产业环线路24.9公里 。
壮大园区规模 。 按照“一园区、一产业、一特色”思路 ,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 , 逐步构建“大园+小园、小园+庭园 , 全域园区化发展”的格局 。 全区累计建园12万亩 , 辐射带动全区特色产业110万亩 。
提升园区质效 。 采取良种良法化、耕作机械化、种养生态化、产品标准化、园区数字化“五化”建园路径 , 围绕“一核两环四带多园”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 以“田园恩阳”为核心 , 形成北部山区、南部山区百里产业长廊“两大环线” , 建设以油菜、水稻为主的优质粮油 , 以芦笋、魔芋为主的有机果蔬 , 以川明参、川佛手、黄精为主的道地药材 , 以生猪、鸡鸭鹅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禽“四大产业带” 。
如今 , 柳林海山、下八庙楼房建成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明阳鹿台、渔溪八角三清庙建成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下八庙普济宫、雪山雪源建成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双胜红岩建成芦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为核 , 引领合作社、新型业主、家庭农场如春笋般冒出 。
坚持三区同建集群成链助推产业增值
园区建设 , 不仅产业要“接二连三” , 还要让群众收入“成千上万” 。 这是恩阳区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的落脚点 。
坚持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 , 恩阳区将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升级打造 , 构建“农工融合”新链条、培植“农旅融合”新产业、培育“农商融合”新业态 , 扭住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全链发展 , 园区集聚叠加效应凸显 。
“黄精面”“十大碗”礼盒装等乡土产品摆上了景区柜台 , 国有企业、合作社、大户资产逐步增长 。 通过就地建厂、结对商家、战略合作等方式完善园区现代生产体系 , 推动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 , 提高附加值 。 与恩阳区万仞山米业、恩阳龙头面业、恩阳粮油储备中心、百顺药业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1%以上 。
“田园恩阳”里 , 农民除了土地租金、园区务工及产业利润分红 , 还开办了农家乐、家庭农场、休闲垂钓场等 。 通过“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 创新推广“127”“528”利益联结机制 , 带动农户15482户、5万余人 , 解决就业7600余人 , 园区社会化服务覆盖率95% 。 “127”集体经济改革经验入选全省十大农村改革案例 , 各类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 。
住房成了民宿 , 耕作道变为了观光旅游道……双胜镇红岩芦笋现代产业园区光景换新 。 恩阳以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 利用园区的区位交通、绿色生态优势 , 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民宿客栈、生态农庄等 , 带动园区人气、商气和财气 。 建成全国首个田园式单体婚姻登记中心及空港花海、海山情园国家AAA级景区2个、万寿养生谷国家AAAA级景区1个 。 举办农民丰收节、首届油菜花节等系列活动 ,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 。
搭建“电商+”网销平台 , 推动园区内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飞”厨房餐桌、从内陆乡村“飞向”沿海港湾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 建直供港澳有机芦笋生产基地20亩 , 注册“凤翔”系列佛手加工产品商标、“金双高”“巴燕飞”“康杰克”系列魔芋加工产品商标 , 申报认证“恩阳大米”“恩阳油菜籽”国家地理商标2个 。 建成园区电商服务站3个 , 搭建电商销售网点6个、品牌旗舰店10处、农产品展销中心2个 , 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可突破1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