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神疲乏力、脾胃不适,试试黄芪泡水( 二 )


黄芪汽锅鸡:净鸡1只 , 黄芪30克 , 精盐、料酒、葱、姜适量 。 鸡肉洗净 , 入沸水锅内焯3分钟 , 用凉水冲洗 , 滤干待用 。 黄芪加水浸半小时 , 纳入鸡腹内 。 将鸡放汽锅内 , 加葱段、生姜片、料酒、清水、盐 , 用棉纸封口 , 上屉用旺火蒸沸2小时出屉 , 捡出葱、姜 。 把黄芪从鸡腹内取出 , 码放在鸡上 , 加胡椒粉调味食用 。
本药膳在《随园食单》中有载录 , 能益气升阳、养血补虚 , 用于脾胃食少、气虚乏力、易感冒、血虚眩晕及中气下陷致脱肛、久泻、子宫脱垂等 。
此外 , 广东药食同源盛行 , 有一道“党参黄芪炖鸡汤”的粤菜非常出名 , 用老母鸡半只、黄芪、党参、红枣、桂圆、生姜 , 文火慢炖而成 , 其中最主要的辅料就是“黄芪” , 其味道滋润香甜 , 非常适合在寒冷的冬日进补 。
黄芪在粤菜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 除了“党参黄芪炖鸡汤” , 还有“北芪鲤鱼汤”“当归黄芪乌鸡汤”“黄芪当归羊肉汤” 。 这些老火炖汤喜欢用黄芪作为佐料 , 是因为黄芪有补气益卫固表的功效 , 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 特别适合体虚之人调养身体 , 补益正气 。
吃黄芪上火怎么办?
很多人会出现吃黄芪上火的情况 。 因为黄芪性温 , 吃多了容易上火 , 可搭配性凉的西洋参 , 二者能起到中和的作用 。
03
这4种情况不宜吃黄芪
黄芪虽好 , 但需辨证使用 , 下面四种情况时 , 最好不要用黄芪:
1.上火不要喝:黄芪虽有滋补作用 , 日常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痛等明显上火的情况 , 就不要喝黄芪水了 , 若是上火时饮用 , 就相当于雪上加霜 , 加重上火 。
2.天热少喝:天热喝容易上火 , 出现流鼻血等情况 。 想饮用黄芪水 , 最好在天气变凉以后 , 如秋冬季节 , 效果更好 。
3.睡前不要喝:睡觉前不建议喝黄芪水 。 黄芪含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 , 会影响睡眠质量 , 并且还有利尿作用 , 导致夜尿次数增多 。
4.血压高不要喝:科学研究表明 , 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 即轻用(15克以下)有升压作用 , 重用(30克以上)有降压作用 。 常用代茶饮剂量的黄芪就有升压作用 , 若是喝了反而加重病情 。
此外 , 中药服用前需要辨清体质 , 一般来说 , 下面这几类人都不建议食用黄芪:
阴虚人群:主要表现有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爱发火、睡眠质量差等;湿热人群:主要表现有口干、口苦、口臭、体味大、舌苔厚腻等;热毒炽盛人群:主要表现有面红目赤、局部焮热 , 伴有高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苔黄等症状;正处于感冒发热期的人;正处于经期或孕期的女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