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数据:一个打死不冤的伪新冠特效药

这几天有报道说阿兹夫定的三期临床试验公布 , 显著缩短核酸转阴时间 。 这个药之前写过很多 , 有效性极为可疑 , 安全性上的遗传、生殖毒性问题更无法解决(详见二条) 。
但很多人还在问 , 所以就去看了所谓显示有效的巴西三期临床试验 , 其实根本谈不上显示有效性 , 部分内容也与之前相关药企IPO文件里提到的其它临床试验结果冲突 。 此药能上架就已荒唐 , 如果你有(不)幸拿到阿兹夫定 , 扔了算了 。
1.没有达到主要终点的“成功”
阿兹夫定巴西的三期临床试验公布 , 国内媒体大言不惭地说安全有效:
分析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数据:一个打死不冤的伪新冠特效药
文章图片
分析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数据:一个打死不冤的伪新冠特效药】好像试验非常成功 , 而且有意思的是说成了巴西的一项三期临床试验 , 同时涉及轻症与中症感染者 。 实际上这明明就是两项研究 , 预印版论文也是两篇 。
轻症的[1]:
分析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数据:一个打死不冤的伪新冠特效药
文章图片
中症的[2]:
分析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数据:一个打死不冤的伪新冠特效药
文章图片
别看两个标题就Mild(轻症)和Moderate(中症)这一字之差 , 差点也让我看花了眼 , 但两个试验在Clinicaltrial.gov上分别编号 , 是不同的试验 。 连通稿买的都不严谨 , 不得不佩服 , 当然去看了这两篇论文 , 按其中的学术严谨程度以及写作水平 , 通稿发不对也不让人意外 。
媒体报道更让人震撼的是 , 报道内容里直接显示了试验主要终点未达到 , 居然还能说是证明有效 。 例如轻症的试验 , 媒体报道里的主要终点都写明了:
分析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数据:一个打死不冤的伪新冠特效药
文章图片
是出院时病情量表各级比例 , 这个有区别吗?报道里直接一张图都显示没有区别:
分析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数据:一个打死不冤的伪新冠特效药
文章图片
主要终点都没达到 , 也能说是成功?
中症那个也一样 。 媒体报道里也说明了主要终点是什么:
分析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数据:一个打死不冤的伪新冠特效药
文章图片
WHO病情改善一个级别的患者比例 , 这个终点达到了吗?这里阿兹夫定耍了个心机 , 预印版论文里承认了出院时除了1位退出和7位恶化 , 其他人都是WHO评分里最低的0或1分 。 也就是说都改善了 , 主要终点同样没有区别 。 可为什么说阿兹夫定耍了个心机呢?因为它说阿兹夫定组出院时最终评分是0.02±0.15(对 , 最低评分是0 , 但它能做出0.02方差0.15) , 比安慰剂组的0.11±0.31低 。
这个最终评分差异到底在哪里?看了下原论文:
分析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数据:一个打死不冤的伪新冠特效药
文章图片
安慰剂组1分的比阿兹夫定多 。 那1分和0分是什么区别?两个都是无症状 , 只是1分的核酸还没转阴 。 就这么点区别 。 可我们知道康复者很长时间可能因病毒尸体检测出核酸阳性 。 这种差异根本就没有意义 。 后面也会重点说阿兹夫定强调的核酸转阴差距为什么不靠谱 。
此外 , 这个试验只招募了180人 , 最后完成试验的是172人 , 7个恶化进入ICU(6个死亡) , 1位退出 , 这8人都没放入上述分析 , 其中除了退出的和一位心脏骤停死亡的都完成了治疗 。 把这些人放入分析 , 还能有区别吗?要知道WHO评分里死亡可是10分 。
难不成现在我们判断阿兹夫定的有效性标准是 , 吃了后好了的都好了 , 所以就有效 , 没好的直接忽略?要是用这标准 , 要找出个没用的药也不容易啊 。
两个试验主要终点都没达到 , 居然能说显示有效 , 只能让人觉得要去查查字典 , 看看“有效”二字的定义是不是改过了 。